3月20日創維數字(13.740, -0.35, -2.48%)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監事會近日分別收到董事長楊東文、董事劉小榕、監事會主席郭利民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董事長楊東文因個人原因,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同時相應辭去公司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董事劉小榕因年齡原因,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同時相應辭去公司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監事會主席郭利民因年齡原因,向公司監事會申請辭去公司監事會主席、監事職務。
創維數字表示,楊東文未持有公司股份,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劉小榕未持有公司股份,辭職后劉小榕仍在公司任職;郭利民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目前其持有公司股票5,000股, 其承諾在辭職生效后六個月內不得轉讓其所持股票。
創維數碼公關向《商學院》記者表示,執行董事劉棠枝將獲委任為公司行政總裁以接替楊東文。“只是董事會的調整,并不涉及創維數字的業務管理。劉小榕將繼續在數字公司任職。楊東文,郭利民此前并不在數字公司擔任管理職務。因為數字公司是創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所以在成立之初,集團董事會成員擔任創維數字的董事或監事職務。”創維數碼公關表示。
公告顯示,根據相關規定, 郭利民辭去公司監事職務,將導致公司監事會成員低于法定最低人數,在補選的監事就任前,郭利民先生仍嚴格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及《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履行監事職務。
創維面臨高管流失危機
4月1日起,創維總裁楊東文將正式卸任,其總裁職務將由劉棠枝接任。3月9日,創維數碼(00751)公告了這一重大人事變動,這也意味著,為創維累計服務17年的職業經理人楊東文,又再次離開創維。
據了解,楊東文曾兩次拯救創維于生死存亡之際。2000年,創維骨干出走導致銷售空殼;2005年,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入獄,在緊要關頭,楊東文臨危受命扛起創維重擔。時至今日,楊東文的離職對于創維來說,無疑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據相關資料顯示,2015年創維營收426 億港幣,距離實現2020年營收達到1000 億港幣的目標還差一半多,反觀海信、TCL、長虹營收都已過千億。而在白電市場,創維又起步太晚,市場一直難以突破。在彩電業績也處于下滑態勢之機,
創維的發展道路并非坦途,2000年11月創維中國區域銷售總經理陸強華攜150多精英集體出走、2004年11月30日創始人黃宏生在香港被廉政公署帶走,這些都給創維造成了重大危機。但創維仍是在張學斌、楊東文、劉棠枝這些骨干不離不棄的力撐下,平穩度過了危機。
2012年12月27日,創維數碼董事會執行主席及公司執行董事張學斌離職。
創維于2014年成立深圳創維空調科技有限公司,在彩電利潤日益微薄的情況下,康佳、創維等企業相繼進軍空調領域。為了發展空調業務,創維花重金從格力挖來了不少高管。肖友元也于2014年11月以創維空調事業部總裁的身份對外亮相,而在來創維之前他的身份是格力電器(30.500, 0.16, 0.53%)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2016年11月,以創維空調事業部總裁肖友元為首的原格力系空調團隊已集體從創維離職。業內人士看來,肖友元等格力團隊離開更主要的原因或許在于格力與創維的企業文化不同,導致理念沖突。
以局外人眼光來看,創維號稱是中國家電業的“黃埔軍校”,為中國家電業培養出很多骨干精英。例如海爾的鄭剛、小米的戴青松都是從創維走出來的,這樣的人才沒有留住也實在值得深思。創維的體量,在解決歸屬感的問題上,理應有更多的運籌能力和空間。
雖說職業經理人留去自由,但對于企業來說高管頻繁出走值得深思。如果說企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儲備,那么人才的流失則不可避免是企業的硬傷。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壯大,就必須解決好職業經理人歸宿這個問題,這或許就是擺在中式民企前的一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