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感冒不同于夏天以暑濕多見,以“寒重”伴“秋燥”更多見。感冒可以說是最常見也是最普遍的換季疾病之一,如何在冷熱交替秋冬來臨之前有效避免感冒,下面的幾個問題值得注意。
為什么最近感冒的人多了?
天氣突然涼了,氣溫忽高忽低,讓一些人措手不及,感冒的人變得越來越多。每逢季節交替時急診科的感冒患者會明顯增多,尤其是最近這幾天,秋分之后,活躍在北方的冷空氣抵京,北京迎來一輪降雨過程,雨后北風漸起,北京氣溫驟降至20℃,天氣變冷,更是感冒高發季節。
從夏秋交替時節人的體質狀況及養生之道也許更能解釋為什么最近感冒偏多的原因。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夏天暑熱最易耗氣傷津,出現倦怠、乏力、納呆等癥狀,導致人體進入秋天出現抵抗力下降,正氣不足的情況。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正是對盛夏季節,人體超常消耗的補償反應,也是機體在秋季宜人舒適的氣候環境的恢復措施,還可以說是機體內外環境為達到新平衡的過渡現象。
從養生角度看,因為夏天暑熱夾濕,濕氣彌漫,如果夏天進補容易出現虛不受補,濕熱膠裹狀態;而秋天以“燥”令為主,正是進補的好時節,所以人們總是喜歡“貼秋膘”,這也是人體對溫度變化,人體需要熱量的代償措施。而剛入秋人體正氣尚未來得及恢復和調補,這個時候出現氣溫的陡降,容易導致人體“不適應”,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出現一系列感冒癥狀。
這個階段的人經歷夏天耗氣傷津后人體正氣不足更容易著涼外感,從而引起傷風感冒,對于老年人來說,感冒是因為基礎病多,體質弱,造成抵抗力下降再加上著涼為常見原因。對于年輕人甚至孩子來說:體內有熱是根本,再加受涼是誘因。
感冒了先分清類型
普通感冒和流感不一樣:
感冒一般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多是由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少數合并細菌感染引起,往往個別出現;而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流感,又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三型,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常有明顯的流行性、較強的傳染性,容易引起暴發性流行。二者癥狀差異明顯,普通感冒起病相對較慢,有咽干、咽癢、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等癥狀,一般5到7天便可緩解或痊愈。流行性感冒則癥狀相對急重,還伴有高熱、頭疼、全身乏力,關節酸疼等明顯特征,發燒一般會持續2到3天甚至更久。
風寒感冒風熱感冒不一樣:
每個家庭的常備藥箱都有各種各樣的感冒藥,一般家庭多使用一些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可是有時候感冒吃了藥不見好反而癥狀加重,這是什么原因呢?這還要從對癥用藥說起,中醫對感冒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分,中成藥治療感冒自然也分別針對風寒感冒、風熱感冒,不區分感冒的類型盲目吃藥,藥不對癥,不僅不能治療感冒可能還會加重感冒癥狀,延長感冒病程。
風寒感冒指因受涼而引起的感冒,風寒感冒者往往怕寒怕風,咳嗽多痰,鼻塞流清鼻涕,無舌苔或薄薄白色舌苔,全身酸痛,其主要特征是怕冷畏風。風熱感冒則是由風熱犯表引起,通常表現為發熱重,咽喉腫痛,多黃色鼻涕,舌邊泛紅,易口渴喜冷涼飲品。針對風寒感冒,應選用首要功能為疏風散寒的藥物,而針對風熱感冒可以選用清熱解毒的中成藥。
感冒也有早期中期恢復期
很多人去醫院治療感冒,想著打打針,吃吃藥,癥狀一沒就認為針不用打了,藥不需吃了,感冒已經好了,繼續“吃香喝辣”。隔幾天,咽疼咳嗽,又回到剛到醫院就醫的樣子。這樣做其實是忽視了感冒的三個階段。
感冒的病程可分早期、中期、恢復期,感冒早期各種癥狀相對明顯,包括發燒、咽喉腫痛、鼻塞等;感冒中期發燒癥狀有所緩解基本消退,會出現熱退咳存或熱降咳存,此階段主要為咳嗽,或干咳,或有痰,常常伴有嗓子癢不舒服,這個階段現在逐漸被認識,被稱為“感冒后咳嗽”;到了恢復期,感冒各種癥狀逐漸消退,但是還會有余熱未清、口干等癥狀,此時如灶膛火星還需要“除熱務盡”,尤其不能肥甘厚味助長內熱導致感冒治療不徹底或反復發作。
上面講的感冒這3個階段,持續時間如果處理得當有時幾天,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綿延更長時間,這也就是很多感冒患者通過治療,在大部分感冒癥狀逐漸消失只剩下咳嗽時,就認為感冒已經好了不用再治了,結果導致咳嗽遷延不愈。長久咳嗽甚至懷疑自己得了更嚴重的疾病,而這往往是因為不重視感冒整個病程而使咳嗽反復,這種反復,可能持續幾天,幾個月甚至反復發作幾年。很多朋友誤認為咳嗽只是感冒的“后遺癥”,實際上說明您當初的感冒剛進入“第二階段”,還需要用藥治療,我們的經驗對于此類咳嗽用中藥往往三到五副有效。很多兒童和老年人會出現看似不明緣由的長期咳嗽,有些就是因為忽略了感冒三個階段,沒有走完感冒三個階段,也就是感冒沒能好利索就匆匆停藥導致。所以要正確認識感冒的三個階段,認真對待不可掉以輕心。
怎樣盡早擺脫感冒
除了正確認識感冒發病全過程分階段區別用藥,在感冒早期,患者還可以自行選一些小藥材,加速感冒病程變換,快速有效治愈感冒。
風寒感冒:感冒前期可以用香菜、蔥白或生姜煮水喝,達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風熱感冒:可選用板藍根或清熱解毒的中成藥。
上工治未病,比起亡羊補牢,我們更要注意未雨綢繆。《黃帝內經》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是強調要增強人自身的抵抗力,凝聚正氣,邪難侵正,自然能抵御疾病的侵襲,作息規律,勞逸結合,飲食有節,少食辛辣,適當運動,都可以提高防御感冒等疾病的能力。同時,在感冒盛行的季節注意個人防護,避免到人多空氣不流通或是流行性感冒頻發的地區,最大程度降低感冒風險,保護自己。
另外,很多人認為輕微感冒不用吃藥,扛扛就過去了,這種想法并不值得提倡,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抵抗力不同,同樣面對感冒,身體強壯者也許稍加注意,感冒病程就能很快結束,身體痊愈快,而一些抵抗力不強正氣不足,尤其是小孩和老人,不及早治療,可能會加重病情,延長病程,甚至引起其他疾病,會危及生命,所以,一旦感冒要體會癥狀分清類型,小孩子和體弱的老年人,盡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治療,尤其在這個季節的感冒還存在“秋燥”和“脾胃伏熱”的問題,這種情況不妨及早就醫,可以有效治療感冒的各種不適癥狀。
長假過后,在祝福朋友們繼續快樂的同時也提醒大家務必及時添加衣服,謹防“凍著”、“淋著”,對于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朋友不妨及時在家里備點中草藥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