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根基,“掃黃打非”是守護基層文化凈土的關鍵防線。近年來,宜秀區五橫鄉將“掃黃打非”融入基層治理與鄉風文明建設,以“強組織、重宣傳、強監管、推聯動”為方針,多措并舉構建清朗文化環境,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注入精神動力。
黨建引領筑根基,構建治理新格局。五橫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黨建工作作為“掃黃打非”工作的核心引擎和堅強保障,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黨組織引領方向、黨員帶頭示范、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三位一體聯動機制。通過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等相關規章制度,成立村民自治組織,逐步形成了“有人負責管事、有章可循理事”的長效治理體系,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黨員先鋒隊深入基層一線,積極開展隱患排查、法律法規宣講等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掃黃打非”工作中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落地生根。與此同時,五橫鄉還創新性地推行“網格化+積分制”管理模式,將抵制“黃色”和“非法”內容納入村民評選表彰的重要指標,有效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

宣教融合織密網,筑思想防御陣地。五橫鄉積極構建“線上+線下”全方位宣傳矩陣,確保“掃黃打非”理念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在線上方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微信公眾號、鄉村廣播等平臺,定期推送政策法規、典型案例等內容,確保信息傳播的廣泛性和及時性;在線下方面,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固定陣地,張貼醒目的宣傳海報、發放詳盡的手冊資料,同時組織志愿者深入各村各戶,面對面進行細致入微的講解,確保宣傳覆蓋到每一個角落。
針對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五橫鄉在重要時段與學校緊密合作,聯合開展“護苗”專項行動,通過寓教于樂的多樣化形式,如主題班會、知識競賽、互動游戲等,引導青少年樹立綠色閱讀、文明上網的良好習慣,筑牢他們的思想防線。在傳統節日來臨之際,五橫鄉巧妙地將“掃黃打非”宣傳教育與傳統文化傳承活動有機結合,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民俗展示等,既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又增強了廣大群眾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的意識和能力,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陣地深耕強監管,凝聚群防群治合力。五橫鄉緊緊圍繞校園周邊商店、文具店、小賣部等重點場所,精心組建由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組成的三支專項工作隊伍,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監管體系。通過實施“專業巡查+日常監測+宣傳引導”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定期對各類非法出版物進行全面排查,嚴厲整治有害文化產品,確保文化市場健康有序。
在各村居黨群服務中心顯著位置設立舉報信箱,暢通線索反饋渠道,廣泛動員和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監督舉報,構建起一張覆蓋廣泛、反應迅速的群防群治網絡,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監管格局。同時,五橫鄉還進一步強化農家書屋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排查清理機制,定期對書屋內的出版物進行審核,及時下架非法出版物,確保農家書屋成為傳播正能量、豐富群眾精神生活的“文化糧倉”,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堅實保障。
聯動發力提質效,共繪文明新圖景。五橫鄉在推進文明建設過程中,將日常巡查工作與專項整治行動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通過與多個相關部門的緊密協同聯動,五橫鄉建立了信息共享平臺和聯合執法機制,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針對涉“黃”涉“非”等違法行為,五橫鄉采取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絕不姑息。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和常態化管理,五橫鄉的不良現象得到了大幅減少,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如今,五橫鄉的新風尚蔚然成風,群眾在清朗、健康的文化環境中,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顯著提升,文明新圖景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
“掃黃打非”是一場需要長期堅持、持續發力的艱巨戰役,其根本目的在于守護我們寶貴的文化凈土,確保其不受污染,這一目標的實現無疑是永無止境的。在未來的工作中,五橫鄉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入推進“掃黃打非”專項行動,不僅在治理手段上不斷推陳出新,積極探索更為高效、精準的打擊策略,同時也在宣傳載體上不斷拓寬渠道,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和宣傳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普及“掃黃打非”的重要意義。通過采取更加嚴格有力的措施,徹底凈化文化土壤,鏟除各類有害信息的滋生土壤,并以更加扎實具體的行動,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時代新風,不斷鞏固和擴大“掃黃打非”工作所取得的顯著成果。最終,旨在讓文明的種子在鄉村的廣袤大地上深深扎根,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花朵,實現文明之花的持久綻放,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