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安慶市宜秀區五橫鄉立足生態優勢與人文底蘊,以“黨建引領固根基、特色產業強支撐、閑置盤活挖潛力、文旅融合拓路徑”為抓手,探索出貼合本地實際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推動各村(社區)集體經濟從“薄弱散”邁向“穩優強”,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黨建領航,把穩發展“方向盤”。五橫鄉將黨建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核心引擎”,實施村集體經濟壯大三年行動,明確各村(社區)年度目標、重點項目及責任分工,構建“鄉級統籌、村級落實、黨員帶頭”工作體系。深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組建村“兩委”干部、黨員致富帶頭人為主的“發展先鋒隊”,帶頭投身項目建設。楊亭村黨委以“生態資源變發展資本”為思路,牽頭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推動“龍山野茶”規模化種植、品牌化運營,千畝茶園年增收近百萬元,形成“支部引領、黨員沖鋒、群眾緊跟”的良好格局。

產業筑基,打造增收“硬支撐”。五橫鄉立足資源稟賦,推動特色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重點打造白林蔬菜采摘園、五橫菌菇產業園、虎山手工粉絲制作體驗園、曰公鄉村振興培訓基地、楊亭觀光休閑茶園等產業基地。其中,五橫社區利用鄉村振興資金,流轉30畝土地建成食用菌產業園,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該社區建成菌棒生產、烘干包裝一體化流水線,實現日產菌菇超1000斤,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0萬元,讓產業發展釋放實實在在的共富效應。

資產盤活,喚醒沉睡“金資源”。針對轄區閑置校舍、老舊廠房、荒坡林地等“沉睡資產”,五橫鄉全面摸排登記并建立“資產明細臺賬”,通過出租、合作、自主運營等方式推動資源“變廢為寶”。虎山村盤活閑置土地,建成12個果蔬種植大棚培育特色瓜果,同時科學化管護斗嶺茶園、推進70余畝紅薯規模化種植,初步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此舉帶動3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90萬元,讓“閑置資產”成為村集體“增收活水”。

文旅賦能,拓寬增收“新路徑”。依托“文化之鄉”底蘊、生態山水資源及特色農業基地,五橫鄉推進“農旅+文旅”深度融合。深度挖掘兩鄧故居、花溪茶谷等旅游資源,打造特色IP與文旅品牌,舉辦“鄧石如書法文化節”“楊梅采摘節”吸引游客。同時整合資源打造休閑觀光線路,成功打造花溪茶谷綜合體、生態采摘、鄉村振興培訓基地等多元業態,全年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00萬元,有效盤活了鄉村資源,實現“美麗風景變美麗經濟”。
如今,五橫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態勢向好,為鄉村振興筑牢基礎。下一步,五橫鄉將聚焦“產業提質、品牌提效、融合提速”,持續壯大特色產業、盤活存量資源、深化文旅融合,推動村集體經濟“量質雙升”,書寫鄉村振興新篇章。(楊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