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秀區大龍山鎮永林社區積極探索“六尺巷”工作法,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為目標,逐漸形成源頭治理、多元共治、和諧共享的基層治理新局面,為鄉村振興奠定扎實的基礎。
禮讓和事育民風。社區推動調解室、文化長廊、休閑廣場等場所“六尺巷文化”元素覆蓋,開展六尺巷典故系列微宣講3場次,并將六尺巷文化精髓融入日常三會一課和志愿活動。社區完善村規民約,健全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自治組織,社區婦聯每年推薦“文明家庭”“最美媳婦”等。
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將謙和禮讓、知進退精神融入到自治、法治、德治之中,引導、規范群眾行為,讓做人處世有尺可依、進退有據。
群眾說事暢民意。社區建立網格長、網格員定期登門“聽事”制度,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分類登記,并制定相應的措施。設立議事廳、板凳會等群眾表達訴求、參與治理的平臺,暢通民意渠道,群眾在參與“說事”的過程中增進了相互理解和信任。根據問題的性質,劃分成政策咨詢、困難幫扶、社區治理等類別,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置。今年以來,共收集小區路燈照明故障、路口缺少減速、走訪慰問殘疾人群帶等民生問題10余條,辦結率達100%。
“多虧社區及時傾聽我們殘疾人的心聲并及時反饋,為我們申請了輪椅這些器具,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殘疾人王大媽感激地說道。
多元解事化民憂。社區建立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設置接訪調解室、聘請專業法律顧問、邀請德高望重的黨員和五老隊伍成員參與調解,打造一站式、全鏈條的綜治中心。調解過程中,秉承“以和為貴”的理念,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逐步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對于鄰里糾紛等輕微矛盾,采取調解方式解決;對于涉及法律問題的糾紛,引導當事人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同時注重開展相關活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群眾法律意識,從源頭上預防矛盾糾紛的產生。(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