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于2014年引入定向降準考核機制。通過對滿足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標準的商業銀行實施優惠存款準備金率,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商業銀行改善優化信貸結構。定向降準考核于每年2月份進行,根據商業銀行上一年度“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情況,對其存款準備金率進行動態調整。所有商業銀行都屬于定向降準考核范圍,嚴格采用央行已有統計數據進行評估,無需另行上報數據或申請。定向政策一般會于當年的2月底完成調整并實施。
此次央行將定向降準政策考核范圍由現行的小微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調整為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的小型企業貸款、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的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農戶生產經營貸款、創業擔保(下崗失業人員)貸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和助學貸款。上述貸款數據采用人民銀行調查統計部門統一口徑的統計數據。
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實施定向降準政策考核的金融機構范圍包括: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
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政策保留了原有兩檔考核標準的政策框架。第一檔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5%的,存款準備金率可在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這一標準基本適應絕大多數商業銀行普惠金融領域貸款的實際投放情況,有助于鼓勵其將信貸資源持續向普惠金融領域傾斜。第二檔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0%的,存款準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下調1個百分點,優惠幅度更大。當然,這一檔標準相對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投放較為突出的商業銀行才能達到,但這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勵機制,也屬定向降準政策題中應有之義。
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按現有數據測算,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政策可覆蓋全部大中型商業銀行、約90%的城商行和約95%的非縣域農商行。由于2018年初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首次考核時將使用2017年年度數據,一些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在今年后3個月中更多地將新增或盤活的信貸資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領域從而滿足考核標準,一些商業銀行還可能從第一檔進階到第二檔,政策的正向激勵作用將得以體現。
“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政策并不改變穩健貨幣政策的總體取向。”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政策建立了增加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投放的正向激勵機制,有助于促進金融資源向普惠金融傾斜,優化信貸結構,這屬于一種結構性的政策。同時,定向降準政策釋放的流動性也是符合總量調控要求的,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基本穩定。下一步,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經濟穩定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