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外環北路是主城區“內成網、外成環”的一條關鍵紐帶道路,建成后將根本改變安慶城市道路“無外環”的歷史。自4月初全面啟動征遷工作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各區、各相關單位全力以赴、克難攻堅,創造了征遷工作速度快、效果好的樣板工程,涌現出一批新經驗、新典型。從即日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展示征遷背后的人和事,弘揚各地各部門干事創業的實干精神,敬請讀者關注。
119名征遷工作人員,征遷農房145棟625戶,從入戶談判,到簽訂協議,再到完成房屋拆除,需要多長時間?
宜秀區白澤湖鄉給出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20天!
而在這一過程中,沒有突破一個政策,沒有留下一個后患,房屋沒有一棟強拆,被征遷戶沒有一個上訪。
外環北路是今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開工項目中的“一號工程”,修建外環北路意味著造福百姓生活,進一步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同時將終結安慶“無外環”的歷史。征遷沿線周邊田地、農屋是打好外環北路攻堅戰的“當頭炮”,其使命之艱、意義之大,不言而喻。
外環北路全長14.93公里,涉及迎江區、經開區、宜秀區4個鄉鎮(辦事處);其中,一半以上的征地任務和近80%的房屋拆遷任務在白澤湖段,統一征遷時間節點為5月20日。
打贏這場硬仗,白澤湖鄉“拼”了,征遷干部“拼”了。創新工作機制、黨員引領示范、干部頑強拼搏……演繹出征遷工作和諧與速度之美,“拼”出安慶征地拆遷新樣板。
關鍵詞:機制創新
“34567”保障高效和諧征遷
【創新機制,大力推行“34567”工作法:統一3大思想,嚴明4大紀律,創新5大機制,做到工作6到位,征遷干部7包到底。】
外環北路征遷,時間緊;白澤湖,任務最重。
相比于其他3個鄉鎮,如何在同樣的時間里,完成超10倍以上的任務?白澤湖鄉黨委書記鄧建群總結說,秘訣在于縝密的工作機制———“34567”。
外環北路征遷,白澤湖鄉成立征遷指揮部,下設石塘、大楓、先鋒三個分指揮部,每個分指下分幾個工作小組,設組長,每個組員對應具體的征遷戶。形成一個從上到下的任務網絡。
每一個干部,都嚴格按照“34567”來工作:統一3大思想,嚴明4大紀律,創新5大機制,做到“政策宣傳講到位、家庭情況摸到位、思想工作磨到位、外圍關系找到位、困難群體幫到位、陽光操作明到位”6到位,“7包到底”。
作為最基層的征遷干部,大楓分指第二組的殷明云對“34567”中的“7”———“七包到底”:征地兌款、房屋丈量、附屬物登記、戶口資料收集認證、協議簽訂、房屋排除、安全穩定,有切身體會。
“壓力很大,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職責,這個事情我不干,沒人替我干,大家的責任心就特別強。”殷明云說。
一個個像殷明云一樣的征遷干部,組成了一支思想統一、責任心強、紀律嚴明、能戰斗會戰斗的隊伍,形成一個縱向連橫的工作網絡。
“以前沒有這個機制,大家沒有壓力,朝九晚五,像這樣的任務至少要三四個月才能完成,反正完成不了是領導的責任。”大楓社區黨支書記柏加紅告訴記者。而現在,征遷任務、時間落到每一個干部頭上,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重擔,責任到人,社區干部不作為、慢作為的局面被很快扭轉,保障了征遷工作有序快速推進。
關鍵詞:黨員帶頭
創新黨員“五項機制”打開征遷新局面
【創新實施黨員“設崗定責、承諾問責、領辦服務、結對幫扶、民主考核”五項機制。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的旗幟在征遷中高高飄揚。】
4月28日,白澤湖鄉先鋒村新塘組的村民張富林在接到征遷通知后,第一時間找到征遷組,簽下了外環北路(白澤湖鄉)第一份農戶房屋拆遷協議。這時,上級房屋補償款還沒有撥付到位,白澤湖鄉房屋拆遷入戶協商工作還未正式啟動。
張富林是黨員。
2015年,白澤湖鄉黨員主題教育中,創新實施黨員“設崗定責、承諾問責、領辦服務、結對幫扶、民主考核”五項機制。
年初,張富林經過深思熟慮,申領了“征遷服務崗”。“外環北路是我們盼了很久盼來的,是給子孫后代修的,這條大道誰都不能擋,誰擋誰就是罪人。作為黨員,我一定要第一個站出來。”張富林說。
在自己率先簽下協議的同一天,他還自己上門做其他3個農戶的思想工作,讓他們也一起簽下了拆遷協議;在主動第一個搬家以后,他還用自己的小面包車免費協助5家困難農戶搬家。
在外環北路(白澤湖鄉)征遷過程中,涉及黨員的有46大戶,46名黨員全部率先簽下征遷協議;有19名黨員主動領辦本村民組的征地拆遷任務,協助做農戶思想工作;有12名黨員帶著農戶主動到村里簽訂協議;有7名黨員結對幫扶貧困農戶,協助他們搬遷、租房子、安裝水電等······
在黨員的帶動和引領助推下,全鄉145大戶的房屋拆遷工作很快打開局面;很多次陷入僵局的談判,在黨員的作用下圓滿解決。
在石塘社區征遷過程中,20天時間里,黨員王偉成功勸說5個被征遷戶簽下拆遷協議。王偉說,他做這一切,只是想"發揮一個老黨員的一點余熱、余光。"
關鍵詞:干部作風
"三拼三比"拼出征遷新速度
【在征遷工作中實行"三拼三比":拼決戰決勝的信心、一抓到底的恒心、動真碰硬的決心,比出征遷新樣板、征遷新作風、征遷新形象。】
5月22日,記者來到宜秀區白澤湖鄉大楓社區,大廳正中間立著一個貼滿小紅旗的工作牌,小紅旗代表了石塘、大楓、先鋒三個分指揮部簽下協議拆遷戶的數量。
而走進大楓社區分指揮部的辦公室,墻上也掛著一個貼滿小紅旗的工作牌,上面清楚標明了從指揮長到各小組組長再到組員以及其對應的每一個征遷戶,
"掛圖作戰,哪一戶簽了協議,就貼上小紅旗,哪一個組、哪一個干部進度快、效率高,一目了然。"大楓分指揮部指揮長曹敏生告訴記者。
三個分指之間相互比,每個分指中的每個征遷組相互比,每個征遷組中的每個征遷干部也相互比。為激發干部斗志,白澤湖鄉實行"三拼三比"。為了在比賽中拔得頭籌,每個干部、每個小組、每個分指都在"拼":拼干成事的決心、拼吃苦耐勞的恒心、拼決戰決勝的信心。
在先鋒村分指揮部,墻上"我為外環北路大干10天"的橫幅依然鮮艷如新,這是分指揮長江賢超的"杰作"。
"我們必須給自己加壓,為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預留解決時間,不能比其他組落后。"江賢超說。
5月12日,先鋒村完成51戶32棟房屋的拆遷協議簽訂工作,這比規定的時間提前了8天,在白澤湖鄉三個村(社區)率先完成簽協議。
5月15日,安慶,大暴雨。白澤湖鄉石塘社區的征遷干部卻為拆遷戶朱德貴搬家忙碌了一整天。"這家房屋破損,有危險;而且我們要搶時間,哪怕是下冰雹,這個家也要搬;"征遷小組組長、石塘社區婦聯主任劉彩霞說。
而在采訪中,這樣"拼"的鏡頭還有很多:
大楓社區黨支書記柏加紅連續工作三天三夜,直接暈倒在拆遷現場;
先鋒村一拆遷戶五一返鄉,協議未簽就要回浙江湖州打工,征遷干部追到火車站,陪著征遷戶一起上火車,拆遷戶最終被感動。
干部的"拼",也拼出了征遷工作新速度:
12個工作日完成遷墳3600棺;
15個工作日完成農戶1200畝的土地丈量、兌款工作;
從5月1日入戶談判,20天時間,完成625戶房屋的協議簽訂和145棟房屋拆除。
汗水、淚水和苦水,澆灌出征遷路上干部作風新形象,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贊譽,譜寫出和諧高效征遷新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