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天氣晴好,宜秀區五橫鄉曰公村山坳的楊梅山場上,幾位農民正忙著給楊梅樹松土、修枝。漫山遍野的楊梅林開出一簇簇細碎的小紅花了,成片的楊梅林成為高速公路沿線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城市花園忽見楊梅林
驅車經過S228國道,在曰公村與合安高速擦肩而過之處,沿羊腸山路行六七百米,見一池塘,眼前豁然開朗,成群的小雞在兩邊山上嬉戲追逐,如果此時有桃花盛開,必定會讓人想到一個地方——桃花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此時正是春耕的好日子,站在楊梅林場山巔上,眼前1000畝楊梅樹一覽無余,七八位農民帶著草帽、搭著毛巾,零星散落在山場各個片區,或拿著鋤頭松土,或拿著剪刀修枝,埋頭細作。漫山的小雞仔到處飛,唯獨不吵這些勞動的農民們,一切都看起來那么和諧、寧靜。山上的楊梅樹棵棵都有1.6米左右,修枝的阿姨將手剛好架在樹枝上,省了不少力氣。楊梅基地的開創者吳神青說,楊梅是掛果植物,種在山上,尤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高度、間距,盡可能讓楊梅樹“橫長不豎長”,這樣的高度、直徑控制,一來可以保證每畝山、每棵樹的產量,二來可以降低采摘的難度,保證采摘人的安全。
8年,楊梅林有個“企業怪人”
低頭看看腳下的山石、林地,還能感覺到往日的場景:成片的茅草地和灌木叢,貧瘠而荒蕪。然而,8年前,這個山場多了一位“客人”,他承包了這1000畝的山場,揚言要改頭換貌,把這茅草換成“金子”,種滿楊梅,這個人就是吳神青。
稍懂楊梅種植的企業家都知道世界楊梅出中國,中國楊梅數江浙,自古楊梅不過江,位于長江以北的安慶更是不具種植楊梅的資格。然而,吳神青偏就不信這一招,他愿意成為大家眼中的“怪人”,而且他對自己的嘗試很有自信: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長江經過,兼有海洋性氣候,光輻射較大、熱量充分、冬春季積溫較高、夏秋降水分布適度偏少,土壤稍偏酸性,都是楊梅生長的良好條件。
因為自信,吳神青“瘋狂”了8年。2006年楊梅幼苗種植,今年已是整整第八個年頭了,八年的等待,1.5米高的楊梅樹終于在這片荒山野嶺上蔚然成風。吳神青說,8年,這22000余株的楊梅樹早就成了他的孩子,刮風下雨、雪災蟲病,他比誰都有精力來打理。可喜的是,2013年,楊梅樹已經掛果2萬多斤,第八年按理說每畝可以收獲400-500斤楊梅,總共收獲100多萬斤的楊梅不在話下,按照10元/斤的批發價計算,按理說今年可以賺足300—400萬。吳神青說,東魁楊梅、黑炭楊梅各一半,以前的荒山坡成為經果林。

力爭合安高速沿線最美風景
談起楊梅,吳神青贊不絕口:“從頭到底都是寶!”楊梅是果中上品,除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礦質元素、維生素、葡萄糖、果糖、檸檬酸、蘋果酸等有益人體成份外,還有奇特的療效作用。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卷載:“楊梅能去痰吐消食、生津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惡氣、正痢疾、頭痛皆佳”。吳神青說,公司將依托現有的千余畝楊梅基地,以賣楊梅鮮果、釀造“吳楚”牌楊梅酒為主,規劃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用3年時間做大做強以楊梅為主的農林產業,狀大楊梅林下養殖事業,力爭兩年內成為安徽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三至五年內在楊梅盛果期建設休閑娛樂項目,以城市居民山林休閑、楊梅采摘、垂釣為主的娛樂旅游基地。 陳秀根 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