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月,全區經濟平穩運行。這既有新增利好因素,同時,更是區委區政府早謀劃、早部署的應對效應。全區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68億元,同比增長13.0%,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同比增12.4%,工業投資2.74億元,同比增長7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省口徑)1.86億元,同比增長18.4%,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5億元,同比增長40.3%;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億元,同比增長34.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7588.1萬元,同比增長37.4%,稅收收入比重達到98%,外貿進出口總額647萬美元,同比下降28%。主要經濟指標中,從總量看,規上工業、社會消費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3項指標處城區板塊末位。從增幅看,固定資產投資和進出口總額增幅處城區靠后位置。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外貿進出口總額3項指標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規上工業低0.3個百分點,投資低9.2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低36個百分點。經濟運行主要特點體現在:一是從項目投資看,全區在建項目僅39個,其中工業項目13個,房地產項目11個,道路基礎設施項目8個。在建項目中,達到千萬元以上投資額的項目13個(工業項目5個)。 在建億元項目10個,分別是:都市產業園(一期)、加寶實業、機場大道延伸線、體育中心、蓮花山公墓、北部新城基礎設施、206國道改造、污水處理廠和圣埠棚戶區改造項目。二季度,全區預計新增投資項目不到10個。表現為在建項目少,新項目、大項目幾乎沒有。二是從工業經濟看,全區規上工業總量基本保持在去年同期水平(銷售收入10億元左右)。其中億元以上企業1戶(旺旺食品2.8億元),5000萬元以上企業2戶(華泰9354萬元,英德利5360萬元),1000萬元以上企業18戶。全區規上工業主要依靠旺旺、華泰和英德利3戶企業支撐,比重占42.4%,27戶企業基本處于無增長和下降趨勢。7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除華氏中藥和華晶機械2戶有明顯的產能提升外,其余5戶僅維持在無增長或略有增長狀態中。我區經濟主要依賴工業支撐,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不大。三是從商務經濟看,商業有場無市的現狀,導致對全區經濟的貢獻率不大。全區38家限上企業(其中7戶個體戶)主要分布在汽車銷售、建材、醫藥銷售和餐飲業。限上企業主要靠汽車銷售額支撐,建材、餐飲等受政策影響增速緩慢,經濟增長的脆弱性大。另外,全區13家外貿進出口企業中,銷售收入超過百萬美元的僅2家(思泉商貿311萬美元,阿爾博128萬美元),1家規模超50萬美元(金隆工貿65萬美元)。四是從財政稅收情況看,全區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18.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5億元(稅收1.2億元),同比增長40.3%,比重占61%,非稅收入占2%左右。財政運行情況良好,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所得稅(5952萬元)、增值稅(4052萬元)、營業稅(5550萬元)和城建稅(691萬元)支撐,比重達83.3%。但與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增幅大幅回落,其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回落73.4%,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入回落11.5%。(戴申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