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教育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階段,采取函件征詢、座談交流、上門問計等方式,征求各方意見建議,并認真梳理,逐條分析,邊學邊改。一是破“四風”,嚴肅作風提效能。該局堅持例會(每兩周一次)、班子碰頭會、上下班、用車、就餐等制度,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推動決策民主化,常規工作規范化,強化機關作風建設,提升機關效能。二是注“溫情”,強化師資歸屬感。通過加強與區相關部門的聯系,教師住房公積金提升2個百分點已落到實處,穩定了隊伍情緒,促進了系統內部和諧。通過落實教師交流制度、向社會公開招考教師等措施,推動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滿足群眾教育需求。同時,該局加大學校食堂、廁所等設施建設力度,改善環境,努力為教師提供優質后勤服務。三是應“關切”,提質擴容上好學。為了給全區中小學生創造一流的教學環境,提升辦學水平,該局加強項目建設,通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葉祠小學、吳咀小學教學樓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楊橋中心幼兒園、楊亭幼兒園綜合樓工程正在施工,朝陽路小學教學樓工程也在謀劃建設之中,使全區中小學生不僅“有學上”,而且“上好學”。四是勇“改革”,綜合評價已揚帆。作為安慶市中小學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試驗區承擔區之一,宜秀區遵循多元智能理論,以“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都是出色的”為指導思想,在評價改革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構建了一系列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努力為不同智能結構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周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