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是加速宜秀崛起的重要之年。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型發展、加速崛起、富民強區為主線,以全面提高黨的科學化水平為政治保證,突出園區發展、美好鄉村建設、社會化養老先行先試三大戰略,努力構建“三帶六、六促三”的發展格局,爭創趕超跨越新業績,譜寫美好宜秀新篇章,爭當宜城崛起排頭兵,進一步奠定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堅實基礎。總體目標是:按照“總攬全局、引領發展、開拓創新、勇于擔當、提效升標、加速崛起”的行動綱領,堅持“全市領先、全省爭先”的總體要求,站在全市乃至全省的高度,拉高標桿,加速引領,全力攻堅,做到“總量加速追趕、速度保持率先、排名爭先進位”,確保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一、實施三大戰略,筑牢宜秀即期突破和長遠發展根基
1、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充分發揮“三大平臺”加快發展綜合協調委員會的作用,推動“三大平臺”錯位發展、競相發展。推動大橋開發區圍繞一個“強”字,以“二次創業”為主線,進一步挖潛、規范、突破、拓展。搶抓安慶市加快白澤組團規劃建設和市開發區探索建設“一區多園”的契機,積極探索共建共享方式,推動擴區擴容。加大北部新城區建設力度,支持北部新城區圍繞一個“熱”字,抓項目、強配套,順體制、快建設,增實力、聚人氣。加快龍山鳳水產業園起步區建設步伐,支持龍山鳳水產業園圍繞一個“快”字,完善規劃、推進項目、強勢招商、組建機構。推動近郊鄉鎮(街道)全面服務和融入,實現彰顯特色、共建共享、錯位發展;遠郊鄉鎮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突出特色,堅持保護和開發并重,努力成為美好鄉村、宜居之地。
2、著力加快美好鄉村建設。抓規劃引領,按照階段性要求,組織編制完成全區村莊布點規劃、鄉級村莊體系規劃、中心村和自然村村莊規劃,以規劃引領建設,以建設促進發展。抓典型示范,在統籌謀劃、全面推進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加大典型培育,以10個區級示范中心村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2至3個在全市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精品村。抓項目支撐,嚴格兌現落實“1212”政策,全面整合各項涉農資金,突出抓好村莊建設、環境整治、興業富民、土地整治和管理創新五大重點,集中發力,務求實效。
3、全力發展社會化養老產業。制定出臺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優惠政策和加快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著力加強保障,成立組織,抽調專人,組織實施。注重規劃先行,編制出臺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規劃,推動規范發展;注重加大投入,區財政每年通過財政扶持、項目資金整合等方式給予固定投入,推動加速發展;注重管建并重,建立健全行業標準體系和規章制度,推動持續發展。
二、攥緊四大抓手,煥發宜秀加速趕超跨越的強大活力
4、切實抓好征地拆遷工作。強化責任抓征遷,進一步完善領導包保責任制,大力倡導一線工作法,不斷加大征遷力度,確保征遷進度。堅持規范征遷,堅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堅決抵制不合理要求,堅決依法打擊非法鬧事的行為,確保全年完成征地7800畝,拆遷房屋面積77.8萬平方米,確保市、區重點工程順利推進。全力依法控違,健全違法建設防控區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堅決遏制和拆除違法建設,堅決打擊違法用地,嚴防嚴控擅自改變土地用途,種植樹苗等騙取征遷補償款的違規違法行為。嚴格責任追究,嚴肅查處違法建設、違法用地案件和責任人。
5、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狠抓項目編制,立足宜秀產業定位,謀劃儲備爭取一批事關宜秀長遠發展的重點項目。狠抓項目建設,繼續完善區級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制度,簡化辦事程序,暢通項目建設“綠色通道”,確保簽約履約5億元以上項目3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9個。狠抓項目引進,堅持多措并舉,充實駐外招商力量,確保全年引進內資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狠抓難題破解,用活土地政策,做活融資文章。
6、扎實做好民計民生工作。認真組織、督促實施好各項民生工程。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加強文化事業建設,加強輿情監控。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統籌各類教育發展,打造省級教育強區,爭創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鞏固醫改成果,建設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和殘疾人康復示范區。加快公路改造工程,啟動206國道、332省道和228省道宜秀段改造升級前期工作。大力發展城需型農業,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深入推進居民收入倍增工程。
7、不斷加強民主政治和和諧宜秀建設。大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黨對人大、政協工作的領導,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權,適時召開全區政協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升人民政協工作科學化水平。著力推動“一府兩院”建設,堅持黨管武裝,加強統戰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廣泛開展“六五”普法和法治宜秀建設。堅持疏、堵、管并重,深入整治青山白化。全面完成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保護生態環境。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大事故發生。以人民滿意為目標,全力做好信訪維穩工作,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嚴厲打擊違法
犯罪活動,著力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
三、提高五項能力,著力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
8、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提高引領發展能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區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創新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制度,建立健全抓學習、帶學習、促學習的責任機制和考評體系。加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建設力度。完成我區與省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的整合,加速推進宜秀區網站群建設,創建并運營有線網絡宣傳信息平臺。
9、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干事創業能力。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干部人才活力工程,大力培養高素質的干部人才隊伍,切實為宜秀跨越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統籌考慮機關和事業單位干部選拔、使用與交流。堅持為發展配班子,突出抓好“一把手”的選配,進一步優化班子結構,增強班子整體功能與合力。
10、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工作執行能力。鞏固提升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成果,全力推進非公黨建示范區創建工作,出臺實施意見及其配套文件。強化鄉鎮(街道)黨委加強村居黨組織建設的主體責任。完善區級領導干部、區直機關黨組織聯系基層工作制度。讓基層干部以實績說話,嚴格兌現獎懲,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獎快罰慢。
11、加強作風建設,提高服務發展能力。扎實抓好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和省委三十條規定以及市委二十六條規定的貫徹落實。廣泛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內容的教育實踐活動。整合督查資源,創新督查方式,充分發揮區委區政府督查組作用。研究出臺《關于開展提效能轉作風抓落實大發展活動的實施意見》,加大治懶治散治庸力度。實行更加嚴格的問責制,加大對不勝任、不稱職干部調整力度,確保提效能、轉作風、抓落實、大發展。
12、加強廉政建設,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對領導干部的監督,嚴格落實述職述廉述德、誡勉談話、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等制度。加強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嚴格落實廉政準則,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從嚴規范黨員干部的從政行為,重點圍繞征地拆遷、工程建設、資產處置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構建科學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嚴格實施“陽光村務”工程,強化紀檢監察、財政、審計職能監督,切實抓好村級財務管理。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旗幟宣明保護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強化區內典型案件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