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按照“以人為本、分類指導、社會參與、綜合治理”的工作思路,把安置幫教工作納入平安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強化工作落實,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刑釋解矯人員重新犯罪的隱患和風險 。
“無縫銜接”做到位。加強與監獄、看守所的溝通聯系,建立信息通報和核查反饋機制,做到刑釋解矯人員無縫銜接,實現“出監所即入幫教”。對于重點人員,實行“必接必送”,由司法所工作人員、社區民警、村居治保主任及家庭成員組成的幫教小組,第一時間將其接回并落實安置幫教措施。
“定期查訪”走到位。嚴格落實重點幫教對象“一季一走訪”、一般幫教對象“半年一走訪”工作機制,確保安置幫教對象走訪的全覆蓋。嚴格落實人戶分離安置幫教對象戶籍地和居住地“雙列管”制度,推動幫教措施常態化。
“一人一檔”幫到位。及時做好建檔登記工作,建立刑釋解矯人員檔案資料,圍繞思想、生活、就業、回訪、幫教等狀況及時排查走訪、登記造冊,做到底數清、狀況明。實施分類幫教,提高針對性,根據刑釋解矯人員的犯罪類型、心理狀況、家庭環境等進行綜合分析,做到分類管理、分級幫教。對重點幫教對象制定個性化幫教措施,增強幫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生活困難符合低保條件的安置幫教對象協同民政部門給予救助。
“法治教育”引到位。加強對安置幫教對象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增強安置幫教對象法律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安置幫教人員自謀職業,幫助安置幫教對象落實就業崗位,協同多部門幫助安置幫教對象融入社會。結合“一感兩度”走訪、“法治進校園”等開展集中法治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安置幫教工作的政策法規、典型經驗和先進事跡,提高社會各界對安置幫教工作的認識和支持。(撰稿:余志海 審核:歐陽婧 審定:周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