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綠水青山賦能鄉村振興
日期:2021-10-12 08:53:00 來源: 點擊:
秋日的魯沖水庫,群山迤邐,河水清澈,滿目蒼翠,一幅村美、業興、民富的畫卷徐徐展開。近年來,宜秀區全面推行林長制,林業產業興旺,生態環境優美,讓鄉村振興迸發出全新活力。
綠水青山,賦能鄉村振興。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以來,加強用綠活綠,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持續推進生態綜合治理,深入開展荒山水土保持綠化行動,擦亮自然生態“底色”,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通過全面推行林長制,以林長制為抓手,引導農民充分利用林蔭空間,以發展林下經濟、林農土地入股分紅等方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種植產業,促進集體經濟發展讓農民持續因“綠”增收。
近年來,大龍山鎮總鋪社區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產業,提高林地綜合經濟效益,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目前,總鋪社區林下經濟的發展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初步形成了林菜、林花、養殖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情系大山,守護綠水青山。造林綠化,三分建七分管。為了管護好綠水青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扎根大山,守護綠色。秋風簌簌,在大龍山鎮總鋪社區火龍山,早上7點,護林員楊愛民身著迷彩服,臂綁紅袖章,手持鐮刀,滿身汗水地穿梭在木林雜草中,開始了一天的護林巡視工作。一邊認真仔細地巡查,一邊做好記錄。不只是巡查,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青山白化防治等都是楊愛民的工作任務,火龍山茂密的樹林就是他的工作場所。“從2014年做護林員開始,這片樹林我整整看護了8年,沒有出現過一起火災和亂葬亂葬現象,這片山我閉著眼睛都能知道是哪兒。”常年駐守在護林一線,敬業如山,巡山護林,這片山林的一草一木,都仿佛是他的孩子一樣親切熟悉。
“感謝黨的好政策,脫貧后讓我當上了生態護林員,護林、愛林是我的責任和義務。”楊愛民說,他每天早上上山巡查到中午下山,下午再上山一趟,防止修墳偷葬現象。日復一日的護林工作,楊愛民不覺枯燥還倍感光榮。
抬頭見綠,出門即景,生活富足,生態宜居。宜秀區充分發揮林業發展優勢、森林資源和林蔭空間,堅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積極發展森林旅游模式,帶動鄉村旅游發展,高標準保護“綠水青山”,高水平做大“金山銀山”,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王東 何妮娜)
上一篇:大橋街道:全面實施農村改廁加快鄉村振興
下一篇:大龍山鎮桃元社區:“新農人”吹響鄉村振興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