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模式遍地開花 宜秀區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01%
日期:2020-03-27 15:20:53 來源: 點擊:

產業扶貧是實現可持續扶貧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在宜秀區,一鎮一園、一村一品的產業扶貧新模式遍地開花,通過產業扶貧,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務工就業,當地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01%。
3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宜秀區楊橋鎮花山村生態農業蔬菜基地,10多名工人正在摘菜、分揀、搬運,一派忙碌的景象。“我是從3月初被介紹到這里上班,一天70元錢,一個月做下來的話少說也有1500多,離家近,也方便照顧家里。”在基地摘菜的楊橋鎮花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何桃元說。
花山村生態農業蔬菜基地占地面積2000余畝,集種植、養殖、生產加工、休閑采摘、園林觀光、農業科普教育于一體,是省級蔬菜標準園。基地現有農業科研及蔬菜種植栽培技術人員10人,聘用當地貧困人員15人及周邊老百姓40余人,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基地負責人丁德福告訴記者,除了幫助解決貧困戶在基地就業,基地還針對行動不便的貧困戶,及時將一些未分揀的蔬菜送到他們家中,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解決就業問題。
無獨有偶。在宜秀區白澤湖鄉,占地面積112畝的龍華村草莓基地,貧困戶楊積云正在采摘草莓。“采摘旺季的時候幫忙摘草莓,平時也在基地搞管理,一年下來就基地務工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嘗到甜頭的楊積云說。據了解,基地種植的草莓品種有奶油草莓(紅頰)、白草莓、黔梅、章姬、白雪公主、久久紅、香格里拉等,年產量50萬斤,銷售額300萬元左右。通過土地流轉,帶動近10名貧困戶增加務工收入。龍華村草莓基地負責人王鈺說,今年我們還將計劃流轉1000畝土地,繼續開發貧困戶就業崗位20人,在做強做大公司的同時,讓貧困戶受益最大化。
與蔬菜、草莓基地一樣,在宜秀區羅嶺鎮鳳溪陽光雨露生態基地,基地負責人張斗義說:“過去我們公司種植的桔子品種落后、附加值低,通過農業等部門的業務指導,我們進行了品種優化,現在園區的柑橘品質非常好,而且品種多,許多品種都可以賣到20元以上一斤。”
產業不斷發展,惠及的是群眾。長期以來,該基地一直優先與貧困戶簽訂用工協議,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僅2019年發放工資近25萬元。“我們鳳溪社區共有貧困戶58戶、122人,社區兩委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將閑置的土地、山場進行了流轉,引入多家企業落戶,帶動了貧困戶就業。”鳳溪社區干部殷金平說。
今年,該基地還決定將部分已經掛果的園區分片承包給當地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不需要農戶出資金的前提下,公司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施肥、統一 銷售,貧困戶只需要出勞動力進行園區管理,便可獲得可觀收入。
疫情防控期間,宜秀區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能人大戶等帶動復工復產,投資1285萬元的19個扶貧項目陸續開工,切實保障貧困人口收入穩定增長。(方華 記者 徐媛文/圖)
上一篇:不同的崗,一樣要站好
下一篇:宜秀區:農特產品亮相梨花節 助力消費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