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來,該村和著“鄉村振興”的號角聲,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綠富美”村莊。據悉,該村2017年列為市級美麗鄉村中心村,2018年列為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
“以前我們村可不是這樣,塵土飛揚、生活污水橫流,環境整治后,建起了污水處理設施,路兩旁栽上了綠化樹。現在走在村里,路旁的花草樹木美麗宜人、分類垃圾桶擺放整齊,感覺和逛公園一樣。”對比往日,貧困戶王美鳳感慨萬千。據了解,為徹底改變農村臟亂差的人居環境,芭茅村大力開展“垃圾革命”“廁所革命”“污水革命”,實施中心村莊綠化提升工程,對中心村內5口當家塘清淤并生態護砌,實現護坡全部綠化。“芭茅中心村垃圾進行市場化清掃保潔后,實現垃圾處理全覆蓋。實施污水管網工程后,中心村50%污水接入管網,雨污進行分流,極大改善人居環境。開展植樹造林后,綠化覆蓋率達81%。”芭茅村主要負責人介紹道。
“現在村里變化好大,道路暢通了,路燈亮了,破舊旱廁也拆除了。安裝道路路燈建設和防護欄后,再也不用深一腳淺一腳摸黑回家。”村民龍勝驚喜地說道。據悉,該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中心村環山沿湖4.148公里的雙山路,實現了中心村4個村民組的環形路網的循環貫通,完成組組通、戶戶通,大大方便村民出行。同時,完成中心村衛生改廁294戶,建設公共廁所1處;安裝主干道路路燈167盞,廣場景觀燈28盞;建設勝利組休憩長廊、先鋒組生態停車場、牌坊小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廣大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保障。
芭茅中心村北倚風光秀麗的大龍山山脈,整體村莊山環水抱,該中心村圍繞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定位,大力發展以四季蔥為主的傳統產業帶動鄉村旅游新型產業,全力打造“山水芭茅”。同時,該村結合現有的山場、水面、土地資源進行整合招商引資,積極培育“綠色”經濟,一是流轉土地和山場,發展經果林、白茶、草莓、苗木盆景等。二是加固石龍口漁湖埂場,提倡生態養殖。三是因地制宜,依托壽寧禪寺,帶動民宿養老產業發展。四是依托“白澤四季蔥”地理標志,發揮四季蔥種植協會作用,突出一品特色,建成四季蔥示范基地,帶領當地村民走上致富路。(劉憶萍 方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