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eig22"></strike>
  • <ul id="eig22"></ul>
  • <samp id="eig22"></samp>
    <strike id="eig22"></strike>

    首頁 > 宜游宜秀 > 正文

    宜秀區:打好傳統文化傳承牌

    日期:2018-03-27 15:28:36   來源:   點擊:
     “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近日,在宜秀區羅嶺鎮黃梅小學,音樂老師正在帶著班里的孩子們上著每周一次的黃梅戲藝術教育課。

      宜秀區羅嶺鎮是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的故鄉。多年前,宜秀區就依托羅嶺鎮黃梅小學建立了黃梅戲輔導班,開展鄉土文化教育。該區投資15萬元,對排練場地、設施進行完善。區文化部門指派專業老師為學生免費進行黃梅戲理論知識、唱腔、表演等方面的培訓。目前,宜秀區已挑選60余名有一定基礎條件的學生,每周進行半天集中培訓;同時,根據相關學校的整體課程安排,對廣大學生進行普遍培訓。黃梅戲課程教育已在這所村級小學普及了十載有余。

      羅嶺鎮黃梅村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故鄉。在離黃梅小學不遠處就是鳳英劇社,春節期間在鄉村的演出贏得了村民陣陣掌聲。鳳英劇社負責人章長友告訴筆者:“去年已經演了400多場!過去劇團唱戲都是靠老百姓湊份子、打彩,國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了群眾性文化活動,現在多數都是政府買單。”

      10多年前,章長友和一班農民在羅嶺鎮成立鳳英劇社。“不愧是大師的故鄉,100多年來,這里依舊保持著深厚的戲曲土壤,大家懂戲更愛戲。強烈的文化自信讓我深受鼓舞,也感受到了沉沉的傳承責任。”章長友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強有力號召。一直以來,宜秀區羅嶺鎮始終堅持用文藝精品塑造“精神家園”,用文藝繁榮增強“文化自信”。鳳英劇社、群藝協會、龍華社團等10多個民間黃梅戲藝術團體名聲在外;重新修憩布展后的嚴鳳英故居,成為黃梅戲愛好者心目中的朝圣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戲鄉”羅嶺文化藝術發展迅速。2017年9月28日,羅嶺鎮政府舉辦“喜迎十九大、慶國慶”群眾文藝匯演,鎮內黃梅戲民間藝術家和黃梅戲愛好者首次登臺,自編自演的黃梅戲曲目博得滿堂喝彩,網絡同步直播量超過32萬人;2018年1月3日,羅嶺鎮首屆群眾文化藝術節隆重開幕,緊跟時代節拍、貼近群眾生活的黃梅戲經典曲目輪番登臺,新成立的戲鄉群藝協會成員們用精湛的表演再次展現了黃梅戲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不僅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展現基層文化風采,彰顯百姓文化自信,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戲鄉”羅嶺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鑄就羅嶺獨特、靚麗的“戲曲文化名片”。

      悠揚的葫蘆絲樂曲、聲情并茂的古詩朗誦、精彩的古箏彈奏……提起新年前夕舉辦的年終“文化民生工程”匯報演出,宜秀區白澤湖鄉文化站站長韓可為津津樂道。

      近年來,白澤湖鄉文化站組織職工和青年文化志愿者開辦免費培訓班,向孩子們教授葫蘆絲、古箏、書畫、黃梅戲等才藝,幾年來吸引了數百名學生報名參加。同時,站里還根據群眾需求開展送春聯活動,舉辦廣場舞大賽、龍舟節、書畫展等,一時間文化站門庭若市,帶動眾多農民參與到鄉土文化活動中來。

      “白天扛鋤頭,晚上搖筆頭。”這是宜秀區五橫鄉村民的生動寫照。五橫鄉是清代書法大師鄧石如的故鄉,其六世孫兩彈元勛鄧稼先也出生在這里,因此五橫地靈人杰,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在這種傳統家風傳承下,五橫當地村民都非常愛好書法藝術,白天他們是農民、獸醫、工人、民警,晚上有空時就拿起毛筆練字。五橫鄉人口不足2萬,但農民書畫家卻有100多人,書畫愛好者上千人,僅市級以上書法家協會農民會員就有30多人,幾乎村村都有書法家。

      今年50開外的吳松奎是名獸醫,他告訴筆者,小時候跟著父親走家串戶,很喜歡看對聯,尤其是鄧氏后人鄧劍秋的書法,讓他很佩服。小時候沒有毛筆,就用手指或樹枝沾水在地上寫,真正拿起毛筆來練字,也才15年的時間。他的兩個弟弟在他的影響下,也成了農民書法家。

      在五橫鄉,像吳松奎這樣酷愛書畫的農民幾乎村村都有,具有一定書畫造詣的還有楊善禹、程小平、楊善耀、楊五四、楊善慶、鄧敦華等幾十位,他們都是國家、省、市級書畫協會的會員。

      近年來,五橫鄉圍繞打造書畫特色小鎮,充分發掘地方書畫文化資源,政府搭臺,文化唱戲,組織多種形式的書畫筆會,開展書畫培訓,在中小學普及書畫特色教育,在全鄉內營造濃郁的書畫文化氛圍。先后成立了農民書畫社、書畫名人工作室,組織農民書法家外出寫生交流。連續四年在春節期間舉辦鄧石如書畫節,并開展買年貨、賣農貨、唱大戲、寫春聯的年俗活動。

      五橫鄉還把書畫課引入全鄉中小學課堂,從孩子開始抓書法教育。五橫初中是安慶市書畫特色學校,他們利用每天中午40分鐘的自習時間,在三年級開始開設習字課,再挑選出優秀的同學,成立書畫特長班,定期開展教學。虎山小學校長楊普選本身書畫造詣就很高,為把一技之長教給學生,他手把手教,整個五橫鄉的小學在虎山小學帶動下,都開展了書畫教育。

      “宜秀區歷來就有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良傳統。如何引導全區各中小學立足實際、創新突破,體現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是我們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精神品質,樹立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課題”,宜秀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宏岱介紹說。

      為傳承黃梅戲和書畫傳統文化,該區從娃娃抓起,2017年開始,宜秀區采用“3+X”模式,著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把優秀傳統文化同日常教育教學結合,努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先后出臺1個總教學方案、3個子方案,將黃梅戲、書法、武術三項內容作為“必修課”,廉政文化、法制、科技、足球等作為“選修課”,全區54所中小學以中國傳統文化打造校園文化格局。聘請5名黃梅戲名家、8名專業武術教練開展黃梅戲和武術專業培訓,21名“校園戲師”、31名“校園武師”結業領證。聘請10名本土書畫名家及60多名教師擔任書法指導員。

      僅去年,該區安排黃梅戲進校園演出活動54場,觀看演出學生累計達1.1萬名,實現送戲全覆蓋。10名學生進京表演武術,200多名學生參加武術操表演,開展書法比賽20多次。優選專業團隊和骨干教師,精心編寫黃梅戲、武術、書法三套校本教材并納入教學計劃,各中小學每周定期開設1至2節傳統文化課程,提高青少年藝術修養,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以羅嶺鎮黃梅戲和五橫書畫為核心,宜秀區始終在打好傳統文化上做文章。“我們通過政府買單,經常性開展文化演出、送戲進社區和培訓活動,培養文化傳承人和帶頭人,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并結合各鄉鎮民俗,已經連續四年舉辦濕地觀鳥節、梨花節、郁金香節等25個節慶活動,舉辦更多‘叫得響、留得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宜秀區文化委主任曹金寶如是說。(方華 嵇奕華 王富金

    上一篇:浪漫龍山梨花開 ——中國安慶大龍山第四屆梨花旅游文化節盛大開幕

    下一篇:五橫鄉:培育文明鄉風 助推鄉村振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奇米色在线视频| 亚洲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 漂亮人妻被黑人久久精品| 午夜伦4480yy私人影院| 草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丝袜另类|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99爱视频99爱在线观看免费|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限公司| 日本理论午夜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欧美大BBBBBBBBBBBB|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地址| 免费观看a黄一级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四虎永久在线日韩精品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濑亚美莉在线视频一区| 伊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男孩子和男孩子在一起do|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美国农夫激情在线综合| 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 美国免费高清一级毛片| 又黄又粗又爽免费观看| 综合色在线观看| 又硬又大又湿又紧a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又嫩又硬又黄又爽的视频| 美女高清特黄a大片| 喝丰满女医生奶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