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財政收入端看,多數省份把一般公共預算增速目標設定在7%左右。從財政支出端看,多數省份圍繞中央重大戰略部署,重點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等領域。
記者發現,今年絕大部分省份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增速超過6%。比如,上海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增幅設定為7%,主要就是考慮到2018年上海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態勢將持續,并將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全年全市生產總值有望實現6.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有利于進一步增強財政收入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河北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計劃增長7%,與經濟發展預期相適應。河北省認為,省級收入預算編制符合財政收入劃分體制要求,積極穩妥。
也有省份對收入預期增速進行了調整。比如,天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設定為3%,去年這個指標是10%。山西省2017年只要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由負轉平”,今年則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設定為增長6.5%。
盡管預期增速并不低,但是地方也表示增收存在一定壓力。比如,北京提出,首都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將為財政增收提供堅實基礎,但落實好簡并增值稅稅率等中央結構性減稅政策、持續推進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產業轉型等,將對財政增收帶來一定壓力。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把調整優化支出結構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
從各地預算安排來看,民生保障支出依舊占比較大。比如,甘肅省年初預算安排教育、醫療衛生等10類民生投入資金469.5億元,占支出的69.3%。
振興實體經濟、污染防治和鄉村振興也成為地方財政重點投向的領域。廣東2018年省財政預算安排128.87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安排20億元支持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安排21億元支持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河北省安排103億元強化生態治理,包括大氣污染防治安排49.3億元,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加力落實好“1+18”政策體系。助推鄉村振興安排53.8億元,其中美麗鄉村建設安排16.9億元,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安排17億元。
部分省份結合自身情況確立了財政支持重點,涉及創新驅動、對外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山東省在今年的預算草案中專門針對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立項,為此安排226.33億元支持資金,比上年增加33.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