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給這支激情滿懷的隊伍
大橋街道征遷人“初心”駐在棚改一線
這里是宜秀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 宜秀區大橋街道。
這個身披耀眼榮光的城鄉結合部,在經歷一次次棚改征遷后,浴火重生。棚戶區改造給她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托舉著宜秀人奮力追趕美好愿景。
今年5月,大橋街道所涉及的獨秀大道二期和外環北路西段棚戶區改造項目正式啟動簽約,九塘村、太平村和眉山村的640余戶棚戶區群眾迎來了曙光,他們即將告別破舊、簡陋的住房,搬進寬敞明亮的住宅小區。
但是,百姓欣喜的背后,是擺在大橋街道黨政班子面前一道道難題:歷史遺留問題多,矛盾糾紛重重;住戶年齡普遍偏大,以老人居多;房源不足,房票難開出……棚改工作之難難以想象。
不畏艱難,大橋街道吹響攻堅號角。
踏破坎坷成大道,大橋街道凝聚各方之力,共同推動棚改工作。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把陽光撒進每位涉征戶的心里;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融入棚改工作,一大批黨員奔赴一線,讓黨旗在棚改一線飄揚......
責任,讓征遷人堅守棚改一線。
面對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棚改征遷工作,如何攻堅克難?宜秀人的信念是,千難萬難,有責任、有擔當就不難。
大橋街道緊扣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工作主題,回應百姓民生期待,成立各棚改分指,明確了“指揮部領導、街道統籌、干部包戶”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人人搞棚改、個個責上肩”的強大合力。
棚改現場,沒有特殊的領導,沒有特殊的干部,全力以赴、全員上陣。
于是,就有了這樣的場景:
大橋街道紀委書記、九塘棚改分指政委汪平,妻子身患重病卻無暇照顧,每天夜訪征遷戶,促膝長談,用真情融化堅冰。
九塘村黨支部副書記胡廣,在送征遷戶資料去派出所路上意外摔斷左腿,出院后毅然要求回到征遷一線,每天拄著雙拐,和同事們一起收集資料。
九塘村副主任昝建全在今年清明防火期間,脾臟爆裂已摘除,不能過度奔波疲勞的他卻每天不分晝夜與征遷戶面對面交流,聽批評、聽建議,解開他們的心結。
……
激情投入,詮釋“5+2”、“白+黑”的精神,大橋街道抽調專職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棚改一線。
他們是政策“宣傳員”。“進百家門、暖百家心、聽百家言、問百家計”,了解民意,把握民情,大力宣傳棚改的各種惠民政策;
他們是項目“協調員”。既要清風正氣嚴把政策關,又要著眼現實為征遷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他們是群眾“服務員”。或是不辭辛勞,開著私車陪同征遷戶找房看房,甚至長途跋涉,上門服務。或是熱心聯絡遠在外地的街坊鄰居,幫助答疑解惑。
90后小姑娘徐青,7月初剛剛通過大橋街道村后備干部招考,7月5日就被分派到眉山棚改分指,從事棚改資料管理工作,中午從來沒休息過,每天還要到凌晨2點附近才能回家。“雖然是初次接手棚改工作,沒有絲毫經驗,我就跟著前輩多學習唄,吃點苦不算什么的。”徐青笑著說。
面對復雜的工作局面、攻堅克難的艱苦任務,大橋街道投入了90后新鮮血液參與棚改。他們自被分派到指揮部以來,主動認真學習棚改政策、補償標準,為群眾算好經濟賬,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沒有人喊過一句苦,叫過一聲累。他們放棄了晚上、節假日的休息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考驗著這波青澀的90后的意志。
“人性化”、“親情牌”、“率先垂范”、“耐心與韌性”,是大橋街道征遷人屢試不爽的“有效武器”。
43歲的眉山村主任徐緒友,在黨員干部隊伍中,他算是資歷年輕的后輩,但在工作上他卻不甘落后,爭當先鋒。剛剛做完腸道息肉手術的他,每天卻忙得不見人影,入戶宣傳、收集資料、簽訂協議,和大家一樣加班到凌晨。
“我覺得想做好工作,其實沒什么秘訣,就是給拆遷戶算好生活賬、經濟賬,讓拆遷戶得到切實的利益,讓他們有房子住,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徐緒友說道。
陽光征遷,給群眾交一本明白賬。
棚戶區改造,其本質是征遷戶的利益再確定。因涉及的征遷戶多,再加之每戶的情況各不相同,這樣,就形成了征遷對象利益訴求多元化的格局。大橋街道始終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實現公平公正、陽光征遷。
征遷工作涉及群眾切身利益,誰的心里都有一本賬,很多群眾認為干部家庭肯定會多“沾光”,很多有簽約意向的群眾都還在觀望著,徐緒友打破這個僵局第一個簽下了協議。現在,徐緒友家的房子已經成為記憶,而他的棚改工作還在繼續,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不忘初心、保持公心的優良作風。
“不讓先簽約的少得一分,也絕不讓后簽約的多得一厘。”一以貫之的陽光征遷,收獲了群眾的無數點贊。
三層門,九把鎖,大橋街道棚改把干部的權利關進了政策的籠子,也把群眾的權益鎖進了保險箱。
黨建引領,讓棚改更有“精氣神”。
大橋街道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融入棚改工作,通過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員沖在第一線,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棚改征遷的強大力量;發揮黨員干部主心骨和先鋒模范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在棚改一線比作風、比能力、比形象、比成效,以實際行動展現黨員風采。
我們看到了大橋街道黨員干部執政為民的情懷。“陽光征遷”敲開百姓家門,便民舉措打開群眾心房,用行動真真正正兌現了“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做群眾貼心人”的承諾。
我們看到了大橋街道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為了干好棚改工作,有的一再推遲婚期,有的三過家門而不入,還有的來回驅車赴外地上門簽約……這支充滿激情的隊伍,義無反顧地奮斗在棚改一線,走遍千家萬戶、了解千差萬別、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歷盡千辛萬苦。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堅持公正、公平、公開,這樣一支滿懷激情、斗志昂揚的隊伍,腳下縱有溝壑坎坷,亦可踏成金光大道!
九塘村徐造福一家8口人,住在上個世紀80年代建的老舊房屋內,周圍環境臟亂,沒有配套設施。經過入戶摸底、房屋丈量、戶籍資料收集、政策宣傳、戶口認證以及簽署房屋征收房票安置協議等環節后,6月底,在棚改指揮部房票組工作人員的現場指導下,順利開出房票。
“我家能拿到167余萬元的房票,就盼著早點搬到新房。在拿房票之前,我就看好了樓盤,打算在東部新城買兩套商品房,兒子女兒各一套,那里有幼兒園、醫院等配套設施,環境特別好。”徐造福高興地說。
棚改使普通居民告別低矮破舊的房屋,搬進了條件更好的新房,順應了民心;棚改體現了黨的執政能力,民生情懷,是一個國家富強的標志。截止7月25日中午12時,大橋街道2017年棚戶區改造項目共簽約198戶,完成目標任務的30.65%,新建項目施工單位也已進場操作。
【 編后 】
汪平、胡廣、昝建全、徐緒友、徐青……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一位位奮勇當先的先鋒隊員,他們在棚改工作第一線忠實履行職責,關鍵時刻勇于擔當,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一線征遷人的形象,把黨和政府促發展、惠民生的政策帶到給棚改群眾,讓他們生活有了質的飛躍。
溫情七月,花釀清香。夜已深,人已靜,大橋街道征遷人的熱情卻絲毫不減,披著夜色,踩著堅實的腳步,繼續深入棚改戶家中促膝談心,剖析政策,用真情溫暖人心,用耐心贏得民心,用汗水化解矛盾,用實干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為宜秀明天的美麗而不懈堅持。
(嵇奕華 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