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在宜秀區大龍山鎮新新社區2016年扶貧項目百畝楊梅基地,10多名工人正在為楊梅除草、施肥。正在楊梅基地打工的新新社區60多歲的貧困戶胡顯木高興地說,我是今年3月份開始在這里打工,主要是幫忙種植楊梅、除草、施肥等,一天70元,現在已經做了40多個工了,一年下來估計也有一萬多的收入,真正實現了“不出村可就業、不出遠門即攢錢”的夢想。
產業扶貧與就業扶貧兩手抓兩手硬。與胡顯木一樣,今年50歲左右的新新社區貧困戶代桃榮,將自己家里3畝多地全部入股社區的楊梅、葛根基地,一年都可以分到固定分紅2000多元。
要想真扶貧,產業助脫貧才是關鍵。宜秀區大龍山鎮新新社區黨支部書記於金元介紹說,目前我們社區已經土地入股70%以上,建成了100畝的楊梅基地、150畝的葛根基地和120畝瓜蔞籽基地等,為了加大對貧困戶就業扶貧力度,我們將2017年10多戶擬脫貧戶全部安排到這幾個基地就業,以增加他們的收入。
今年以來,宜秀區大龍山鎮新新社區緊緊抓住產業扶貧這個關鍵,確立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為社區主導產業,走“造血式扶貧”的路子,積極探索“社區+公司+貧困戶”、 “幫扶干部+貧困戶”發展致富路子,形成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局面。目前,該社區已經建成蔬菜、瓜蔞籽、楊梅、葛根等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帶動貧困戶就業年收入20多萬元。
(儲彩琴 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