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如果到一家醫院,你遇到的護士和年輕的醫生大多數是女性。從事醫療職業女性比例的快速增長顯示,職業中的性別角色差異也可能快速發生改變。在大多數國家,很多年前,女性在醫生群體中還只占很少數。
但是,并非所有與科學相關職業的女性比例都發生了相同的改變。例如,在物理學科中,很少女性能取得頂尖的學術地位。同時,新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產業的新職位也通常被男性占據。
“職業分隔”(Occupational segregation)是指,女性和男性從事不同的職業,即使在密切相關的領域,這是長期存在的工資性別差距的主導原因。那些支持男性和女性都追求科學相關職業的國家,不僅縮小了男女之間的工資差距,而且確保沒有一個創新與發展的人才被浪費。
2015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要求學生回答,當他們30歲時期望從事什么職業。學生的回答被分成“科學相關職業”和“非科學相關職業”兩類,前者包括科學、工程學專業人士,健康保健專業人士,科學技術人員和相關專業人士,信息與通信技術專業人士。
研究發現,男生和女生幾乎都同樣期望從事科學相關的職業。研究結果顯示:經合組織各國中,有近1/4的學生(24%)期望從事那些在義務教育之后需要進一步科學培訓的職業。其中8.6%的學生期望成為需要科學和工程學培訓的專業人士,如工程師、建筑師、物理學家或天文學家;11.4%的學生期望成為健康保健專業人士,如醫師、護士、獸醫、理療師;2.6%的學生期望成為信息技術專業人士,如軟件開發人員、編程員;1.4%的學生期望成為科學相關的技術人員和相關專業人士,如電器或通信工程技術人員。
此外,相當比例的男生和女生期望在科學相關領域工作。25%的男生和24%的女生都有類似期望。即使期望從事科學相關職業的男生和女生比例均衡,但是男生和女生對于科學職業的具體內容卻有不同的興趣和看法。女生設想未來職業為醫生、獸醫或護士的可能性是男生的3倍。盡管醫生這一職業對于男生和女生而言都是一個受歡迎的選擇,但男生幾乎不考慮未來在健康相關領域從事工作,而這些職業卻被女生普遍選擇,如牙醫、藥劑師、理療師、營養師、護士、助產士和獸醫。
與女生相比,男生更可能設想未來成為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士、科學家或工程師,盡管許多女生也設想未來成為建筑師和設計師,但是很少女生期望未來成為工程師或軟件開發人員。經合組織各國平均而言,只有0.4%的女生期望從事信息技術相關行業,而男生這一比例為4.8%。
盡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數據揭示的僅僅是15歲學生的就業預期,可能在關鍵職業選擇做出之前發生改變,但是男生和女生在15歲時的職業期望之間的差異與最近發布的學士學位課程入學模式非常契合。在2013年經合組織相關調查中,女性占健康與福利課程新入學者的78%,但只占科學和工程學課程新入學者的30%。
在一些國家,男生和女生對于未來職業預期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在挪威,29%的男生和28%的女生期望從事與科學相關的職業,但是期望成為醫生、護士或其他健康專業人士的女生比例(21%)是男生(3%)的7倍;在芬蘭,期望成為工程師、科學家或建筑師的男生比例(6.1%)是女生(1.4%)的4倍多;而期望成為健康專業人士的女生比例(16%)是男生(5%)的3倍多。
報告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職業預期的差異體現了男生和女生不同的興趣領域。2015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數據顯示,與女生相比,男生普遍對科學更感興趣,特別是對與物理和化學相關主題感興趣,而女生通常對健康相關主題更感興趣。但是,在同樣對科學感興趣并同樣表現優異的男生和女生中,對科學相關職業的期望也存在差異。例如,在德國、匈牙利、瑞典,科學領域成績達到5級或以上的男生(表現最優的男生)明顯比表現最優的女生更期望從事需要不斷學習研究的職業。這些發現以及其他研究都顯示,盡管許多學生都報告喜歡科學,卻沒有認識到科學對于他們而言到底意味著什么。
最后,報告提出,一些性別的刻板印象可能妨礙那些年輕、有能力并對科學感興趣的女性規劃未來從事科學、技術或工程學領域的職業。學?梢詭椭鷮W生形成更具包容性的科學觀,改變這些刻板印象;也可以通過提供準確的、可靠的職業信息,幫助學生規劃未來。教師在讓男生和女生建立對多樣化科學主題興趣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唐科莉,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