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互查時發現村里有15戶資整改料填寫有不規范的地方,今天上午要協調包保責任人整改,早上下大雨,下午準備去包保對象家里再看看,有沒有什么力所能及能幫上忙的...”
5月23日上午,當記者走進宜秀區白澤湖鄉龍華村扶貧工作隊辦公室時,一個干練的小姑娘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小姑娘名叫楊琳,是龍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的一名成員,和龍華村扶貧專干章洪陽溝通當天的工作安排,是楊琳每天上班例行的第一項重要工作。然而讓記者沒想到的是,楊琳家也是龍華村2014年貧困村建檔立卡時被確定為貧困戶的家庭之一。
楊琳的母親早年查出患有精神障礙方面的慢性病,楊琳17歲時,爸爸患晚期肝癌去世,家里頂梁柱倒了,她跟母親一下子沒了依靠,還欠下了大筆醫藥費用,母親的病情也因此加重。15年母親的一次意外走失讓楊琳心力交瘁,雖然最終母親被安然無恙地送回家中,但楊琳決定,母親的病情不能再拖了,必須接受正規治療。
15年10月底,母親住進了安慶市第六人民醫院接受了為期三個月的規范治療,住院期間的花費通過新農合的報銷和親友的接濟暫時得到了解決。但是出院以后,母親還要定期服藥,穩定病情。去年一年,楊琳的母親在六院配藥6次,總計花費接近4800元,雖然通過新農合可以報銷3100元,但仍然有近2000元的費用需要自費。
16年6月,楊琳大學畢業,恰逢龍華村招聘公益性崗位,楊琳在得知這一消息以后,參與了村里的競聘。綜合考慮到楊琳的工作能力和家庭狀況,龍華村最終決定錄用楊琳。在半年的實習期內,楊琳每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的收入,這些收入不僅改善了母女二人的生活,也讓母親的后續治療費用得到了保障。
今年,楊琳母親的病情得到了明顯改善,全年只需要配藥四次,預計門診花費在3200元。這其中,新農合等一站式結算,可以解決85%,也就是2720元。而根據宜秀區今年出臺的《宜秀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綜合醫保特惠政策》,楊琳母親的情況,符合享受“180”優惠政策。我們計算了一下,今年全年,在楊琳家原本需要自費的那15%的藥費中,只要是合規的費用,還能再報銷80%,算下來,全年3200元的門診藥費,楊琳真正需要自費的部分只有3%(96元)。
今年二月份,楊琳因優異的工作表現,已經從實習期順利轉正,現在每個月收入能夠達到2800元左右,母親的病情也在逐漸轉好,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得到了明顯改善,楊琳告訴記者:“能夠從事脫貧事業,為和我家情況類似的困難鄉親們做一些事情,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是這些好政策的受益者,更要把這些好政策傳遞給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
除了像楊琳母親這樣的有門診藥費負擔的貧困戶,《宜秀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綜合醫保特惠政策》中還有一項針對住院治療貧困戶的優惠政策,簡稱為“351”政策,即按照級別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補償以后,貧困人口在省內區域內、市級、省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個人年度自付封頂額分別為0.3萬元、0.5萬元和1.0萬元,超過部分的合規費用由政府兜底保障,并且個人自付封頂額按照貧困人口年度內就診最高級別的醫療機構決定。龍華村五保老人袁維政就是“351”優惠政策的受益者,袁維政老人一個月之前確診罹患癌癥,老人現被村里送到安慶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按照“351”政策,今年老人全年的住院治療費用至多只需要花費5000元,其余的費用,除去醫保等政策補償以后,全部由政府直接兜底。
“我們知道,即使袁維政老人這次治療最多只要自費5000元,但對于五保老人來說,這樣的花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村里也會盡全力為他解決這部分費用,免除他的后顧之憂。”龍華村扶貧專干章洪陽告訴記者。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要致富,必須得健康。宜秀區大力實施健康扶貧惠民政策,降低了貧困人口醫療支出,打消了他們‘看病貴、看病難’的顧慮,也減輕了因‘小病不醫拖成大病’而帶來的健康扶貧壓力,為打贏脫貧攻堅之戰提供了重要保障。
(李賢文 嵇奕華 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