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群眾話民生
日期:2016-10-18 11:24:13 來源: 點擊:
今年以來,安慶市宜秀區扎實推進各項民生工程,民生事業捷報頻傳,民生實事溫暖宜秀。城鄉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和實惠,真正讓他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
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了我家基本生活
實施民生工程,實現政策惠補,群眾受益,百姓樂哈哈。羅嶺鎮鳳溪社區居民金榮發由衷的說到:“感謝政府,感謝民生工程,讓我們家從瀕臨破滅的絕境中走出來。感謝關心我們的社會愛心人士和單位,每年春節都有人結對幫扶我們。如今,謝謝民生工程這盞燈,給予我們生活的力量和幸福的源泉。”
我叫金榮發,幾年前小兒子金懷瑜因意外事故導致重度殘疾,智商低至嬰兒,全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全由我們二老時刻照料;小兒因重殘引致癲癇并發癥,常常發作;因為這個兒子常年治病與護理,更是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陷入絕境,其家中也因此負債累累。目前家中無任何收入來源,經濟條件十分困難。
隨著政府“民生工程”的實施,他們逐漸走出黑暗,迎來了生命的嶄新曙光。在社區的幫助下,小兒子金懷瑜被納入低保,每月領取578元的低保金。金榮發高興的說:“這項民生工程,讓我們家大大的松了一口氣,低保保障了我們家的基本生活開銷,我和老伴再也不用去菜市場撿菜了。”
美麗鄉村建設美了我的家
美麗鄉村建設讓溪安人告別了“臟、亂、差”的過去,迎來了“潔、齊、美”的新生活;讓溪安村成為市民向往,百姓幸福的美好家園。“早在幾年前我們這一片全部都是荒山野嶺,現在好了,路燈也有了,各家各戶門前亮堂堂的,體育廣場也建好了,早晚鍛煉一下,感覺年輕了好幾歲呢,特別是農家書屋的落成,讓我們樂開了花,平時我們這些老人沒事可以去里面坐一坐、看看書,孫子想父母了,還可以通過網絡跟他們視頻聊天。我們這兒建成了美麗鄉村示范點,不僅環境好,配套設施也好,民生工程真是惠民啊!”宜秀區楊橋鎮溪安村86歲的老人王華義津津樂道。
曾經的溪安村,村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極易受到旱澇災害影響。長期以來,村子里面雜草叢生,垃圾亂扔,紙片亂飛,道路破爛不堪,村民出行總會出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境,村莊內亂搭亂建、亂堆亂放更加劇了環境的臟亂差。因為生產與生活條件都不好,村里的年輕人都跑出去打工或做生意了,村里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溪安村也就成了出名的“落后村”、“貧困村”。
自從我們這個村莊實施美麗鄉村民生工程后,鄉村舊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村莊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不見了,全村綠茵煙柳,一片生機;房舍外墻全部粉刷一新,公廁、路燈、垃圾池、停車場、農民文化樂園、農家書屋齊全。村莊還安排專門的保潔人員進行全天候保潔,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并通過黨員理事會進行責任包保和全程監管,保證村莊環境整潔干凈。
現在對于我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村里很干凈,水泥路一直修到我家門口。記得前幾年村里還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路,一到下雨天根本無法出行,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的實施讓村里的道路實現了一次華麗蛻變。現在不僅有村村通,已經是戶戶通,村里的老百姓出門就是水泥路,路邊還都裝上了路燈,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出行,沒有民生工程政策就沒有我們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
如今隨著鄉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環境得到不斷改善,我們村又利用獨特的自然風光打造農耕文化園,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農耕,更有許多年輕人開始回到老家創業••••
健康體檢來關懷
“量血壓、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血常規、B超、心電圖、尿檢,我們年紀大了,兒女又不在身邊,身體不舒服總想著忍忍就過去了,原來最怕的就是一旦生病,不但沒人問候,看醫生、端茶喝水都成問題,現在每年都能免費體檢,給我們解決的很多難題。”宜秀區大龍山鎮桃元社區老人余家恕說。
為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提高轄區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今年8月26日,大龍山鎮衛生院組織醫護人員對轄區年滿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健康體檢。 一大早,老人們便來到了大龍山鎮衛生院,對行動不便的老人相關社區還安排車輛進行接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有秩序排隊進行登記,填寫體檢表,并進行體檢。檢查中,醫護人員耐心細致地向老人們詢問日常生活習慣及身體狀況,對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同時還向他們詳細講解了慢性疾病預防知識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危房改造溫暖我的家
生活簡樸,居住環境差,房前屋后雜草叢生,這就是家住鳳溪社區低保戶雷四九。“最怕刮風下雨天,屋子里面處處都是滴滴答答的聲音,只能用好幾個臉盆接雨水,晚上都不能睡覺,生怕會塌下來。”社區干部了解情況后主動為他申報了農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項目,聯系工匠將房屋翻修。看見即將落成的新房,老人笑的合不攏嘴,“政府對我們真是關懷備至,我做夢都沒想到不僅能住上了新房子,還能喝上了干凈、清潔的自來水,還能免費聽戲、看電影,是民生工程豐富了我的生活,讓我不寂寞。”
(方華 周琳 金峰)
上一篇:羅嶺鎮:長效機制筑牢民生工程
下一篇:宜秀區“四個注重” 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