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基層黨員舍生忘死 不忘初心黨旗高揚
日期:2016-07-08 15:51:15 來源: 點擊:
這是一個暴雨傾城的七月:
一場歷史罕見的持續強降雨席卷宜秀大地,從城鎮到鄉村,數不清的房屋倒塌、成片成片的農作物被毀、數萬群眾受災、數千人緊急轉移……
這也是一幅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抗洪救災畫卷:
暴雨肆虐時,基層黨組織緊急動員,把一面面黨旗插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在滔天洪水前筑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鋼鐵堡壘;危險來襲時,基層干部舍生忘死、不畏艱險,沖向抗洪救災一線、沖向最危險的地方,在洪峰浪尖上用不屈的脊梁筑起一道道堅強的生命防線。咆哮洪水中,廣大黨員身先士卒、當先鋒、做表率,以對黨的忠誠,在抗洪搶險救災這一“兩學一做”的重要考場上,書寫出一張張感人至深的優異答卷。
張兵:“對不起家人,但我對得起老百姓”
凌晨四點半,一束手電筒光閃爍在大聯圩堤上,蚊蟲圍著手電上的燈光亂繞。張兵深一腳淺一腳走在泥濘的圩堤上,他剛剛結束了大聯圩應急措施緊急會議,現在又去圩堤上進行巡查,自防汛抗洪搶險以來,這已經不知道是他第幾個不眠之夜了。
從6月底開始,宜秀區楊橋鎮就屢遭強降雨的襲擊,而螺山村、破罡湖社區內堤壩、圩口眾多,更是該鎮的防汛重點區域,作為這兩個村(社區)的書記,張兵每日都吃住在一線,他深知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每次將圩上的村民轉移到安全地帶后,張兵又帶領應急小分隊馬不停蹄的對碼包抬升提高,劃著船在各隱患點間來回奔波。
“張書記,快回去看看吧,你家魚塘被淹了!”周圍的人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連日來沒日沒夜的戰斗讓張兵無暇顧及自家承包的魚塘,暴雨使洪水積滿漁塘,漫出塘壩,塘里的魚順水游走,再加上來不及運走的魚糧、機械設備,這場大雨萊克斯頓讓張兵損失了五百余萬。“顧不了了,自己家已經淹了,不能再讓老百姓家淹了。”沒有一絲猶豫,顧不上給家里人打個電話,張兵又立即投入了戰斗。
張兵已55歲了,就這樣沒日沒夜地工作在抗洪的第一線,頸椎一直不好。這幾天因為工作過度勞累,嗓子啞了,胳膊也經常抬不起來。家里受了災,母親還生病住了院,妻兒仿佛失去了主心骨。沒有時間去醫院照顧老母親,沒有時間回家處理災情,當別人問到他家里的情況的時候,張兵只是笑笑,但心里的苦又有誰能說得清?
潘超:石塘湖畔的“超人”主任

“我們家主任幾天幾夜沒有合眼了,經常在1米多深的洪水里行走,好幾次都出現了短暫性休克…”宜秀區白澤湖鄉石塘社區后備干部蔡進介紹說。“在圩堤巡查險情,帶領應急隊員及時處置圩堤滲漏和村莊淹水的險情,及時安全轉移被困群眾……”這是從7月2號以來,潘超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你們要是不走,我們就在這里陪著你們!”7月2日晚,潘超站在齊膝蓋深的水里勸著守著家不肯離去的王貴久夫婦,耐心地做著思想工作,就這樣,在一遍又一遍的勸說解釋下,潘超在水里泡了一個多小時后,最終打動了王貴久夫婦,跟隨村兩委轉移到安置點。要排查出可能存在的險情,轉移出受災嚴重的群眾,及時向上匯報防汛救災的進展情況,是這幾天一直縈繞在潘超心頭的幾件大事。水深過不去,就坐在木盆上給被水圍困的群眾們送去糧油米面等生活用品,沒地方住,他就主動把受災群眾送到安置點。
“快到醫院來,咱們女兒生啦,你做外公啦…”就在潘超轉移群眾的時候,電話那頭傳來的消息讓他心頭一震。“現在我這里任務重,回不去,你好好照顧女兒,等險情都排除了,我回去給咱外孫女包個大紅包…”“女兒懷孕與防汛搶險,孰重孰輕,這種關鍵時刻,潘超心里最清楚。沒有大家,哪有小家!潘超撂下電話,又開始與大家忙著排查險情、轉移群眾。
潘超只是白澤湖鄉數百名奔波在防汛搶險一線的黨員干部中普通的一員, “舍小家為大家”,站在一線保衛著全鄉30000萬人口的生命安全,在關鍵時刻,是他們不畏艱辛,沖鋒在前,為全鄉人民的生命財產“保駕護航”。
蘇家滿:終身一躍跳深溝 獨臂支撐排險情

洪水來襲的幾天里,宜秀區大橋街道砂橋村的30多位黨員群眾一直堅守在抗洪一線,巡視汛情、扛沙袋、堵壩,幾天幾夜沒有好好睡上一覺,也沒有吃上一頓飽飯。
7月6日上午,機場大道西側通往砂塘組道路由于圩水過高再次出現險情,導致700多畝農田被毀,300多戶房屋受損,給整個砂橋村1000多名百姓帶來極大損失。由于水深無法準確判斷排水溝的具體位置,砂橋社區石河組居民蘇家滿二話不說,縱身一躍,直接跳進排水溝里,年過半百的他半個身子淹沒在洪水中。在場的人都驚呆了,誰會料想這樣一個弱小的身軀扛下了大責任,即便他身體殘疾一只手在行動。在其他村民的幫助下他緩緩的扛著水泵冒著生命危險開始憑著感覺一步步將水泵放在排水溝里。蘇家滿同志在洪水里待了數十分鐘,只見現場工作人員順利啟動開關,排水通暢后,他方才在干群的幫助下從排水溝里上來。渾身濕透的他還沒來得及喘息的機會,又拼盡全力和年輕人一道扛沙袋,裝土運土,增高攔水壩,哪怕他只有一只手。大雨滂沱中他的背影看上去是那樣的充滿力量和堅定不移,泥水中一步一個腳印深深地記錄著這位不是黨員勝似黨員的人為村民安危全力以赴的動人畫面。
蘇家滿同志一直同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堅守在抗災最前線,在緊要關頭,他身先力行,始終堅持深入一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他舍生忘死、無私無畏的精神風貌。在災難面前,他不顧勞累,不顧個人的安危,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哪里最關鍵,他就出現在哪里;哪里險情大,他就緊張奮戰在哪里,越是艱險越是向前。他這種以人民利益為重,顧全大局,舍小家顧大家的大無畏精神贏得了干部群眾一致的好評和贊揚。
方世根:舍小家顧大家
在宜秀區大龍山鎮永林社區石門湖北畔的農場大圩,黨員干部及群眾搶險隊經歷了從保圩到不得不破圩的轉變,黨員方世根等人舍小家保大家的大義之舉感動大圩。
7月6日下午,在農場大圩看到,兩邊水面因破堤流通已經齊平。從7月1日晚,保大圩行動就開始了。然而,7月5日早上9點,大堤上出現了一處直徑1米的管涌,洪水像瀑布一樣從四五米高的上方沖下來,然而下方正是中石化3根運油管線,是整個中石化通往武漢的途徑干道。該漫堤埋設的石化輸油管道一旦潰破,將沖毀管道,污染整個長江水域。險情發生后,大龍山鎮防指迅速抽調50余人投入搶險一線,并第一時間上報險情。為保證輸油管道安全,宜秀區立即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搶險器械趕赴現場,決定在管線以南150米開外破堤蓄洪,快速減小圩堤內外壓力差,確保管線安全。掘堤后,農場圩內外水位差逐步減小,當晚10點由六米降到一米左右,險情基本緩解。
大圩內有方世根等6人承包的2000多畝水域,方世根個人就養殖了1400畝的螃蟹。在現場區防指及水利專家提出建議后,在危急關頭,方世根等人放棄了個人利益。10點半,挖土機開始挖大堤,至6日零點,圩堤兩側水面齊平。挽救了這一湖清澈的水,而方世根的個人損失超過了500萬元。“錢沒了,我可以再賺,但是這個管道要是破了,造成石油泄漏,污染了長江,那后果就不堪設想,再說作為一名黨員,這個時候更應該舍小家顧大家了”。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堅強的戰斗堡壘,一個干部就是一根標桿,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我們的基層黨員,他們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無私地掏出一顆摯誠的心,平時心里裝著百姓,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累,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保大家,譜寫了一首新時期共產黨員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
“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的“七·一”講話,讓黨員干部們,更加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宜秀的基層黨員,他們把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寫進了抗洪救災的每個細節里,讓“兩學一做”的成效在這場戰斗中充分體現。他們始終“做”在前面,以不變的為民初心,用自己的身軀和臂膀,筑起了保護宜秀人民的“防汛墻”,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踐行著“兩學一做”的堅定誓言。(嵇奕華)
上一篇:宜秀區廣電局為受災安置點安裝有線電視
下一篇:愛心企業家到羅嶺鎮捐贈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