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家庭變故 沒擊垮這位農村婦女
1988年,年僅21歲的孫藝,由池州市東至縣嫁到安慶宜秀區百華社區柴嶺組,與斯俊結為夫妻,先后生下兩個兒子。那時,丈夫斯俊在建安公司承包工程,事業穩定,夫妻二人齊心協力,孝敬父母,撫養兒子,家庭和睦,一起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1994年,孫藝的丈夫因工程運作上出了問題,欠下了不少工程款,從此一蹶不振,最后竟然不堪壓力,拋下年邁的父母、兩個年幼的兒子和恩愛的妻子離家出走,生活給了孫藝重重的一擊。
丈夫離家出走后上門討債的人天天堵著家門要錢,這一切對孫藝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孫藝咬咬牙,沒有選擇放棄,她一邊四處尋找丈夫的蹤跡,一邊照顧年邁的公婆、撫養兩個年幼的孩子。
在苦尋丈夫無果的情況下,她把債主們召集到一起,對債主們鄭重承諾:“請你們給我時間,我盡力去找斯俊,想辦法把錢還上。萬一找不著他,我也會盡我最大的努力還清債務。還錢只是時間的問題,我還不清,還有我的兒子替我們來還,遲早會把欠的錢還清。希望你們理解。”債主們被她的話感動了,再沒上門催討過債務。
從此孫藝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但是僅靠一份工作的微薄收入,家庭經濟常常入不敷出。為了支撐起這個家庭,贍養老人,供孩子們上學讀書,同時逐步還債,孫藝不得不同時兼做幾份工作。白天在外打工掙錢,下班回家還要忙于田間地頭的農活,操持家務,服侍因思念兒子雙雙臥病在床的公婆。
二十多年獨自堅持 照顧公婆養育孩子
繁重的事務時常壓得孫藝喘不過氣來,親朋好友和開明的公公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紛紛勸孫藝:“你現在還年輕,是斯家對不起你,實在不能耽誤你,你還是再找一個人成個家幫幫你吧,我們不怪你。”看著年邁的公婆,孫藝表態,“即使斯俊不回來,我也不會走,我不能丟下你們和孩子不管,我有能力替斯俊盡孝,為你們養老送終,你們就放心吧。”
于是孫藝邊打工掙錢還債,邊尋找丈夫。只要聽到一點關于丈夫的消息,不管是真是假,她都不放過,跋山涉水去尋找,卻一次次失望而歸。
二十余年過去了,經過艱辛的打拼,孫藝家的日子漸漸有了起色,2008年,在當地組織的關懷下,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建起了近200平方米的新樓房,她安排公公婆婆住進了條件最好的房間。
熱心公益事業 把關愛傳遞給他人
在旁人的眼里,孫藝和她的家人本來就是需要幫扶的對象,可孫藝卻總是盡自己所能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當她得知村里三歲女童楊語琪身患晚期腦癌家庭陷入困境時,主動上門伸出援助之手,安慰孩子父母,鼓勵他們積極樂觀面對現實,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健康。
孫藝還很熱心社區公益活動,支持百華社區的各項事業。她參加過社區義務清掃大街、撿垃圾等活動,義務為社區宣傳計生、社保、殘聯等等相關政策。
為響應政府禁止焚燒秸稈的號召,收割完自己田里的莊稼,她從不燒秸稈。如果看到附近村民焚燒秸稈時,她總會不厭其煩地上前勸說,“高速公路就緊挨著我們家的田地,秸稈焚燒產生的煙灰不僅污染我們的生活環境,也影響了高速公路上車輛的通行。而且現在政府也明確規定不能焚燒秸稈,一旦焚燒秸稈就觸犯了法規,要接受處罰的。焚燒秸稈害人害己,還是別燒了吧。”孫藝以理服人,在她的耐心勸說之下,村民們都放棄了焚燒秸稈。
悉心照料 讓老人樂享晚年
2011年,公公懷著對兒子的深深思念去世,臨終前對孫藝說;“斯俊沒福氣,是他對不起你。你是斯家的好兒媳,你這樣孝敬我們,我知足了,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如今,婆婆的身體也大不如前了,老人家常常坐在自家門前向著路的盡頭眺望,嘴里喃喃自語,孫藝知道,婆婆是在思念兒子斯俊。“我們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斯俊如果還活著,他心中如果還有這個家,還有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您要好好地保重身體,等著他回來孝順您。”婆婆聽了兒媳的話,放棄了出門尋找兒子的念頭,在孫藝的照料下安享著晚年。(劉慧子 張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