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飛揚的灰塵,沒有礙眼裸露的建筑垃圾,取而代之的是圖文并茂的文化墻——家教家風、禮義孝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圖文畫面,在炎炎夏日,讓每一位偶然駐足的行人因為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思緒,在心頭涌上陣陣清涼。6月14日,記者走進大橋街道圣埠社區、朝陽社區進行了實地走訪。
圣埠社區工作人員張征武向記者介紹,自今年5月20日圣埠社區棚改征遷工作基本結束后,為響應創建文明城市的號召,更為了讓轄區百姓免受揚塵污染的困擾、防止偷盜建筑垃圾現象的產生。社區總計投入約33萬元,在A-16及三角島拆遷區域修建了長約716米的文化墻,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在未轉運的建筑垃圾、渣土上覆蓋了約一萬余平方米的防塵網,并在顯著位置樹立警示牌,讓沿線路段不再有揚塵、不再有裸露的建筑垃圾,還整潔于民。
在朝陽社區,只見這里綠草成茵,車輛停放有序,地面沒有垃圾,墻壁不見牛皮癬。
朝陽社區是15年6月成立的新社區,現居民樓有78棟、居民7000余人,因為住戶多,隨之而來的衛生保潔和車輛停放也就成了首要問題。
住在這里的江大爺說:“我在這里住了應該有一年半了,這一年半的時間,我見證了小區從曾經的臟亂差,到現在有專門的環衛工人隊伍保障小區干凈整潔,有24小時的保安值守保障小區的基本安全保障,對此我表示比較滿意。”
朝陽社區副書記江時樹告訴記者,為更好的服務轄區居民,社區淘汰了前期兩家不作為的物業公司,通過市場化管理、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重新聘用物業公司,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同時街道、社居委、城管等多部門聯動,開展私開門窗、亂堆亂放、亂停亂擺、私搭亂建等專項整治行動,加強監督,規范管理,前期的臟亂差得到了明顯改善。
為了保證小區的交通環境,社區還通過對地面空地進行劃線,規范停車和擴建車庫來解決亂停亂放、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雜序擺放這一難題。目前擴建的車庫已進入施工階段,將有效增加車位約150個,屆時將徹底改善小區交通環境。
大橋街道管轄17個村(社區),是我區文明創建的主戰場,其中10個村(社區)在城郊結合部,如何讓轄區居民真正的“洗腳上樓”,如何讓村民真正的變市民,一個個大大的問號是大橋街道每一位工作人員心頭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文明創建工作正是當前工作的有力抓手,而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
大橋街道宣傳委員王春久告訴記者,文明創建工作是一場持久戰,既需要黨員干部帶頭干、率先干,更需要群眾支持,文明創建的“永動機”來自群眾,創建的真正主體是群眾,有了群眾的重視,有了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文明工作就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王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