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山鎮:“十三五”主攻四大產業 助力經濟騰飛
日期:2015-11-06 09:23:39 來源: 點擊: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實現經濟社會在“十三五”期間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構建和諧社會,大龍山鎮科學謀劃“十三五”, 主攻四大產業,助推經濟全面騰飛。
強化新型工業的支撐作用。未來五年,工業仍將是支撐全鎮經濟的基礎。大龍山鎮將在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低的工業。一是做大紡織業。促進轄區已有的天有輕紡、創新線業等紡織企業擴能增效、優化升級;依托天有輕紡大力發展服裝業,著力培植主導產業;依托創新線業,推動交通工具、安全防護等紡織品生產。二是做強新型建材產業。以中交混凝土為依托,引進4-5家混凝土企業,建成石門湖新型建材產業園,新增產值5億元、稅收3500萬元。三是激活木材家具產業。創新思路,盤活桃元木業200畝工業用地,大力發展木材、家具制造和貿易批發。四是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抓住市政府將二石河以南區域劃定為新型工業區契機,規劃建設新型工業園,引進生物醫藥、新能源、電動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產業及其配套產業,打造新型生產基地。
凸顯新興服務業的主體導向。根據市政府規劃定位,北部新城未來的主導產業是科教文衛、商貿物流和房地產業。大龍山鎮應順勢而為,逐步把經濟發展的重點由工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助推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一是發展現代物流業。大力推進石門湖倉儲物流基地、安慶木材大市場、安慶市農產品大市場等項目建設,引進興辦文化市場、金融市場以及各種特色商品市場,建設立足市城區、輻射七縣市的商貿物流重地。二是發展房地產建筑業。抓住北部新城建設機遇,積極扶持大地鳳凰城、新城名都、龍城國際、山水文苑、宜秀山莊、北城秀里、宜秀南灣等在建房地產項目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引進新的房地產項目落戶大龍山,力爭“十三五”末新上6至8個樓盤,讓大龍山成為安慶市新的高端住宅區,成為安慶人民居住生活的福地。三是發展商貿服務業。依托大學城,提升校園經濟的檔次和規模;引進城市綜合體和特色商業街等建設項目,提升北部城市組團的商業檔次和水準。四是信息產業。以我區首個省級服務業集聚區——安慶市大學科技創業園為依托,發揮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產學研機構的智力優勢,推進研發中心、育苗器、孵化器等大學生創業園、電子商務園、軟件園建設。五是發展養老服務業。依托安慶一院、安慶中醫院、鎮敬老院、燎原敬老院等機構醫療、養老資源,大力引進社會資本,發展社會化養老事業,建成2-3家社會化養老機構,新增養老床位100張。六是其他新型服務業。推進英德利和振鑫汽車檢測線項目加快建設,形成安慶市重要的機動車檢測基地;依托安慶師范大學、黃梅戲職院、中華美術學院等院校文化藝術資源,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扶持錦繡黃梅、皖博文化傳媒等文化企業發展;依托安慶技師學院等院校,發展職業教育,扶持安慶市交通駕校、新城駕校發展,培育職業教育基地。
培育旅游休閑業新的增長極。依托我鎮豐富的旅游資源,編制旅游總體規劃,加快項目建設,加大宣傳力度,促進旅游業發展取得突破。一是精心打造旅游景點。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要求,全力打造好龍湫池景區和生態梨園景區,爭創3A、4A級景區,建成靚麗的旅游名片。引進1個綜合游樂場項目,積極推進史前文化博物園、風情小鎮等項目的規劃建設。結合深厚的文化底蘊,打造1-2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以黃梅戲表演等為內容的文化項目,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產業延伸度。二是積極推出精品旅游線路。做活大龍山森林公園為核心的9座山體、11所佛教廟宇和9座大中小水庫文章,充分挖掘大龍山史前文化、古戰場文化、集賢關文化、車津文化、龍湫文化、祈雨文化、龍珠文化等文化資源,以文化為靈魂,以山水為依托,精心打造幾條精品“一日游”、“二日游”旅游線路。以龍湫池景區為核心,打造尋古訪幽游線路;以生態梨園景區為核心,打造休閑觀光游線路;以重建龍泉庵和龍王廟、云峰寺、桃元禪寺等為核心,打造佛教游線路;以安慶市革命烈士陵園為核心,打造紅色游線路,等等。三是大力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圍繞服務游客和大學城、區政務中心、安慶一院等,大力發展餐飲住宿業、文化娛樂業、商貿業等,力爭上規模、上檔次。建成星級農家樂6家、星級賓館2家、特色餐飲店10余家,引進1個城市綜合體項目、1家以上3D電影院,打造1條特色美食街區。不斷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沿山新建高標準旅游道路17.5公里,升級改造村組道路126公里。
發揮都市農業的基礎地位。以服務安慶市民生產、生活為目標,不斷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拓展發展廣度,提升發展效益,著力構建都市服務型農業新體系。一是堅持生態化方向。以產品生態化為方向,大力發展經果種植和生態養殖。以百華金銀花、楊梅、桃元葡萄、永林新新梨子等重點,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品牌影響力。以石門湖河蟹、寅強大雁等特種生態養殖品種為重點,打造獨具特色的高檔生態農產品基地。二是堅持產業化路徑。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形成集種植、加工、觀光等為一體的健全產業鏈,提高整體效益。建成桃元7800畝葡萄生態園,開發葡萄深加工系列產品,發展采摘觀光業。建成新新千畝紅豆杉基地,實施紫杉醇工廠化提萃,發展養生休閑業。三是堅持休閑觀光模式。到“十三五”末,建成千畝金銀花、千畝雷竹、千畝紅豆杉、千畝苗木、千畝楊梅、千畝葡萄等六個千畝基地,大力發展采摘、觀光、養生等為一體的觀光休閑農業。以寅強山莊、聚賢山莊等農家樂為龍頭,大力發展集餐飲、垂釣等休閑觀光服務業。四是堅持信息化支撐。大力推進互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和物聯網建設,線下線上拓寬銷售渠道,創新盈利模式,拓展移動互聯網經營和宣傳渠道,鼓勵企業與美團、大眾點評等平臺合作,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游客到大龍山體驗休閑。(張箭 丁厚祥)
上一篇:《安徽日報》記者到宜秀區采訪林業工作
下一篇:大龍山鎮組織機關和社區青年干部學習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