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安慶市宜秀區居民陳海嬌第一次來到了自己新的工作單位,大橋街道朝陽社區工作站。在經歷了為期兩個月的大橋街道村(社區)自聘人員招考工作后,陳海嬌以優異的成績被街道社區工作站聘用,和她一起被聘用的共有24名大專院校畢業生。
圓了基層就業的夢想
10月13日早上7點45分,陳海嬌已經來到了朝陽社區工作站,還不到上班時間,陳海嬌已經將辦公室清掃了一遍,燒好開水。上班時間剛到,她便按照前輩的要求,拿著登記本挨家挨戶去登記社區兒童預防接種情況了。
1988年出生的陳海嬌是大橋社區九塘村人,三年前畢業于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之后便一直在企業里擔任會計工作。“畢業后一直在求職和參加招考的路途上打拼,老實說和一些成績優秀的高等院校大學生相比我沒有什么優勢,幾次參加公務員考試都以失敗而告終。雖然后來被一家醫藥企業錄用,但工作面很窄,不是我所理想的工作環境。”陳海嬌告訴記者,今年夏天,她所在村子的長輩把街道要招聘工作人員的消息告訴了她,讓陳海嬌覺得自己有可能要實現一直以來的職業理想了。“我是這里土生土長的人,對周圍的環境事務都很了解,也很愿意為家門口的老百姓服務,這就是我一直期待的工作。”陳海嬌對記者說道。
村級招考也很公開公正
提及這次大橋街道村自聘人員的招考,筆試和面試總分第一名的90后陳婷告訴記者,她的第一感受是招考過程很公平公正。“我們在考試之前都不了解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大概是什么。等考完了之后才發現主要以基礎知識、時政和能力測試為主。考試當天的考場紀律更是嚴格的很,一起考試的人素質也很高,大家都很自覺。”
1991年出生的陳婷也是大橋街道原住民,兩年前從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在安慶的一家大酒店從事主管工作。”報考之前我并沒有太大的信心,總覺得自己和其他大學生相比沒有什么特別的優勢,參加考試的機會也不多。但拿到考卷后發現,我比較擅長的文科類基礎知識和時政方面內容考的比較多,再加上幾年酒店管理的工作經驗,在應對面試時也沒有特別緊張,最后的成績比預期的要好很多。“陳婷告訴記者,不要小瞧一次社區自聘人員招考,整個考錄的過程很講究,報名、筆試、面試、查成績、體檢、錄用、培訓,一樣都沒有少。
家門口網羅優秀人才
“現在基層的辦公條件好了,用電腦寫材料,用手機微信聯系村民群眾,可我們這些‘老古董’不會擺弄呀。”在大橋街道社區基層工作了20個年頭的昝建全告訴記者,他最擅長的是做群眾工作,為老百姓跑腿,可要提筆寫字或是擺弄電子產品他就完全不擅長了。“這些年輕大學生來了可好呀,電腦、手機有什么不會用的還能教教我們,他們下基層時,哪家哪戶不熟悉我們給年輕人指指路那是沒問題的。”昝健全說道。
10月14日,記者在宜秀區大橋街道組織委員何伯兵的辦公桌上,看到這份剛剛被街道各社區錄用的大學生名單。在187名報考人員中,24人經過選拔被錄用,其中有不少是黨員和有著工作經驗的人員。“村(社區)公開招考自聘人員,給現任的很多工作人員帶來了競爭的壓力,更重要的是新老人員在一起可以互相學習,提高工作積極性。”何伯兵告訴記者,通過這次村(社區)自聘人員招考發現,隨著城市化發展和基層干部待遇的逐步提高,很多年輕大學生愿意回到家鄉扎根基層就業,而基層建設也需要這些年輕的人才來帶動。(劉惠子 張箭 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