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當前創新最活躍、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也是全球協作最為深入的領域。一方面,全球分工持續深化。集成電路隨著芯片尺寸小微化和集成度不斷提升,高產能和國際化的集約型代工模式將成為主流。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向軟件和服務廣泛延伸,全球范圍的ITO(信息技術外包)、BPO(業務流程外包)和KPO(知識流程外包)將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產業生態體系加速塑形。產業生態競爭替代了單一產品競爭,推動全球協作不斷深化,產業組織方式和產業規則在合作中變革、在融合中創新。合作共贏,大勢所趨。
中國市場為全球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最豐沃的土壤。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用戶基礎,網民規模已超過6.68億,各類市場主體超過7000萬家,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是全球信息技術產業持續增長的動力源。在服務器領域,2014年全球服務器出貨1009萬臺,同比增長2.17%,中國市場占全球總出貨的19.4%,增速為17.1%,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存儲系統領域,2014年全球存儲系統營收241.9億美元,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市場營收18.3億美元,增長率高達19.2%。在操作系統方面,中國市場對Android操作系統新增用戶的貢獻率超過40%。
美國信息技術企業從中國的開放市場中獲得了巨大利益與成長機遇。從兩國經貿活動來看,近年來中美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雙邊貿易額保持顯著增長,2014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745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了70%左右。從跨國企業投資來看,目前美國在中國直接投資的信息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僅計算機和電子制造領域的美國跨國企業,2013年在華總員工數就超過17.4萬人,銷售收入達515億美元,凈利潤總額由2009年的14.3億美元增長至2013年的30.7億美元,四年內翻了一番,年均增長率遠高于美國跨國公司在全球的年平均收益增長水平。
中美信息技術領域的企業間合作正在孕育更強勁的增長。以智能終端產業為例,從生產制造到產品研發,從整機生產到元器件配套,從市場到技術到資本,中美企業之間的合作無處不在,越來越緊密。在制造方面,大量的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生產,2014年僅中國鄭州富士康工廠就累計生產超過1.4億部iPhone6/plus。在供應鏈方面,谷歌與瑞芯微合作推出的采用瑞芯微處理器的chromebook是當今最便宜的筆記本產品,最低僅149美元。在研發方面,包括三大運營商及華為、中興、聯想、OPPO等終端廠商均已加入OHA開放手機聯盟,為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升級迭代做出重大貢獻。在資本層面,2014年英特爾出資15億美元,取得紫光集團20%股份,聯手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訊、銳迪科公司,共同推動移動芯片設計。
在合作中共贏、在開放中成長,是多年來中美信息技術產業邁向成功雙贏的最大法寶,也是兩國信息技術企業鞏固和提升全球領先地位的關鍵之匙。當前,中美兩國已成為全球信息技術產業的兩大增長極。憑借在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美國企業保持著軟件、集成電路、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并引領著世界范圍內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中國企業依托市場與制造的雙重優勢,充分把握信息技術產業國際分工與產業轉移機遇,加快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逐步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條,并在網絡設備等領域取得領先地位。
未來,中美兩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合作深度和廣度將對世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中美雙方要秉持開放心態,減少政策壁壘,鼓勵雙方企業共同發掘兩國市場的未來潛力。要加強協作交流,鼓勵雙方企業共享信息技術創新的成果,共同解決技術發展難題。要發揮互補優勢,構建合作共贏的中美信息技術產業生態,為加速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貢獻力量。(郭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