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社團旨在團結各界有識之士,借助網絡社會各種有效模式,發(fā)揮線上、線下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任賢良致辭
領導致辭、嘉賓寄語
任賢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
我就辦好研究會提出四點希望:
第一,牢牢把握正確的辦會方向,始終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
第二,堅持開門辦會,廣泛團結凝聚各類人才。“事以才成、國以才興”。
第三,突出自身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獨特作用。網絡社會組織是促進網絡發(fā)展、開展網絡治理的重要方面。
第四,加強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辦會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水平。“打鐵還須自身硬”,正己方能正人。
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成立大會現場
陳雨露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互聯網在當今已經成為最大的話語平臺和信息發(fā)布平臺,成為重要的輿論場和文化傳播場所。依托網絡這個平臺,借助網絡傳播的優(yōu)勢無疑是一個具有時代特征、體現時代精神的戰(zhàn)略抉擇。
文化為體、網絡為用,體用結合,將中華文化的精華更好的普及于社會、作用于當今,影響于民眾,傳播于世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郭運德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信息化正在推動著文化傳播發(fā)展從鉛與火、光與電向著屬于網的方向發(fā)展,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造整個利用格局正在發(fā)生深刻調整,信息化、數字化技術發(fā)展之快、覆蓋之廣超出想象。
今天的文化強國必然是一個網絡文化的強國,面對著信息化、數字化發(fā)展的大趨勢,我們必須充分運用新技術、創(chuàng)新文化傳播發(fā)展方式,占領文化傳播和發(fā)展的制高點,這是一個文明古國交付給當代文化人的歷史使命。
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揭牌
劉玉珠文化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
互聯網使得文化傳播突破了時間、空間、地域和媒體的界限。同時,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傳播日趨復雜,中國文化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傳播也存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還有可能遇到更多的問題。
我們希望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的成立能夠以引領文化傳播創(chuàng)新和建設文化強國為已任,求真務實,多出成果,為推動文化網絡傳播的體制機制、內容形式、方式手段創(chuàng)新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文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長
中國正日益走向國際舞臺中心,風景這邊獨好的正效應與樹大招風的負效應同時顯現,點贊中國聲音與抹黑中國論調同時存在,如何利用網絡傳播,展示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弘揚中國精神,營造于我有利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顯得尤為重要、尤為迫切。
程建國財經網CEO兼總編輯
進入互聯網時代,如何把對中國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新研究、新闡釋、新體現、新傳承,以更有效的互聯網傳播方式傳播給社會、傳播給大眾,是中國文化研究當前的重中之重。
因為沒有有效傳播,再好的文化也難以最終取得深入人心的效益。
研究會簡介
語
主管單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研究會性質: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成立時間:2015年4月29日
會員人數:目前已有各類會員近300個
主要工作:聯絡文化界、教育界、網絡界等六界兩業(yè)人士組織開展中國文化網絡傳播課題研究;舉辦各類學術講座、專題研討、教育培訓和文化展演,開展國際間文化交流
重要作用: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轉化、當代文化的未來發(fā)展、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