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中新社發 龍劍武 攝
“雖然我熟悉的是中國秧歌,雅各布·盧財長了解的可能是美國街舞,但不同的舞蹈都是對舞臺的豐富,舞蹈語言也有共同規律,對話就是交流,無論單人舞、雙人舞,還是雙方參加的集體舞,中美都感到有收獲。”
當地時間6月23日,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的中美經濟對話上,汪洋開口便以“舞蹈”來比喻中美關系,引起與會中美兩國官員的笑聲。這是汪洋主持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以來第二次來華盛頓參會,對于中美關系之“癢”,他顯得駕輕就熟,以至于在不到4分鐘之內就結束公開發言,令現場一些記者大嘆“好像還沒拍夠”。
雖然發言“極簡”,但汪洋主旨明確,他反復呼吁中美開展“更好的對話”。
“中美有共識也有分歧,如果說經濟合作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那我和盧財長就是其中的兩個操作工”,汪洋笑言,只要中美能夠就經濟合作與管控分歧坐下來談,就會釋放積極市場信號,為企業創造出更多商業機會。
至于中美經濟交往中存在的分歧,汪洋認為這是“正常的”,經濟合作就是利益交換,沒分歧才不正常,“中國人講,親兄弟都要明算賬,更何況是兩個國家”。
他說,正是因為有分歧,才需協商和建立對話機制,中美通過對話“算清了一些賬”,也為如何交換利益找到了契合點,要么促成合作,要么為合作創造了條件。
“當然,也有一些賬,怎么算,認識也不一致,更談不攏利益交換的辦法。但是,對話有效地管控了分歧,沒有讓經濟上的分歧影響到兩國經濟合作大局。”汪洋強調。
他說,中方“從來沒有”指望通過一次對話解決所有問題,但事實證明,對話的確又是目前中美經濟合作不可或缺的平臺。他和盧財長商量改進對話的方式,努力使對話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本輪對話將做出新的嘗試,希望能達到預期目的。
自22日下午抵達華盛頓開始,汪洋在公開場合的發言、表態,都走“極簡風”。他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開幕式上的講話只有6分鐘,卻集中闡述了“對話不能保證事事雙贏,但對抗肯定是時時雙輸”。
他在開幕式坦言,可能有些問題一時難以形成共識,但常常會為下一步解決問題打下基礎,至少可為管控分歧創造條件。也許“對話結果有時不及預期,有時無果而終,有時甚至是不歡而散,但無論如何,對話是比對抗更好的選擇”。“有人認為,大國之間難以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有人甚至主張中美對抗,但兩國決策者必須有清醒認識。對抗是種復合博弈,雙方都會付出沉重代價,世界也會受到牽連。”汪洋說。
他強調,中美“不能走對抗沖突老路”,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就是條和平相處的新路,也許這條路并不平坦,走起來磕磕絆絆,但正如中國著名作家所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對話就是在正確道路上前進。
對于汪洋詼諧幽默、直白易懂的“發言風格”,美國人并不陌生,自其主持經濟對話以來,他在美國頗有擅長“官話民說”的聲譽。美方官員對會談的評價是直截了當,并稱雙方“必須致力于為找到解決方案而努力”。顯而易見,“極簡風”和“更好的對話”,將有助于雙方合作,管控分歧,增進共識。(張蔚然 刁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