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安徽日報頭版頭條:問需于民,“問”出美好鄉村新天地
日期:2014-08-04 12:34:42 來源: 點擊:
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以村民理事會為平臺,建立村民與集體、村民與村民間的協商機制———
問需于民,“問”出美好鄉村新天地
■ 本報記者胡勁松 本報通訊員 陳秀根
盛夏時節,走進黃梅戲藝術大師嚴鳳英的家鄉——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處處景色喜人:大大小小的房屋形式各異,灰墻白邊的外觀展現濃郁的徽派元素;看不到污水遍地,沒有了蚊蠅漫天,耳邊不時響起悠揚的黃梅小調。
建不建,村民說了算
“美好鄉村建設理應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建不建,怎么建,什么時候建,從什么地方建起,我們都以村民意愿為準。村‘兩委’主要是發動引導和支持、配套。 ”黃梅村支部書記汪小神說。
“兩年前,村里邀請各村民組長和村民到潛山縣搞了一次自費‘美好鄉村’游。看過了人家,再看看自家的差距,大家明白了村里的用意。當晚,組里開了一夜的會,決定啟動美好鄉村建設。”率先在全村啟動美好鄉村建設的嚴舟組美好鄉村建設理事會成員嚴金來說。
“第二天一大早,嚴舟組的報告就送到了我手里。報告里有整治計劃,每戶籌資2500元、每人再籌資500元這樣的措施都考慮到了。 ”汪小神說。
嚴舟組是嚴鳳英故居所在地。重修后的嚴鳳英故居前是一個小池塘,西側是一個鋪滿綠草的生態停車場,草叢中的音響播放著動人的黃梅曲調。 “以前這里是成片的牛欄豬圈和廁所,村子里蚊子蒼蠅成堆,來參觀的人都是捂著鼻子一路小跑。 ”嚴金來說。
“和嚴舟組一樣,中心村13個村民組,都相繼成立村民理事會。理事會在村支部領導下,充分體現各方面的意見。同時,理事會的所有重大決定,需要村民代表大會表決同意。 ”汪小神介紹。
怎么建,村民共商量
“凡是與美好鄉村建設相關的,村里堅持‘兩下兩上’:先下來征求村民意見,再把群眾意見集中上去;政策出臺前,再下發到村民中征求意見,再把整理出的意見集中上去修訂政策。 ”黃梅村村委會主任章新民說。
村民嚴宏兵兄弟倆的家門口,原來規劃修建一片較大的封閉式環形綠地。嚴宏兵認為,這種設計讓車子進出不便,即使是步行也要繞行上百米。最終,他的意見被采納。綠地被分成幾塊,中間劃出了一條寬闊的水泥路。 “想不到我們提了一次意見,規劃就真改了。 ”走在平整的門前大道上,嚴宏兵的老母親豎起了大拇指。
“群眾的意見往往更加符合生產生活的實際需求,尊重他們的意見有助于工作的完善。同時,建設平等的對話協商機制,讓群眾參與其中,也有助于平衡不同群眾的利益,提高建設美好鄉村的凝聚力,解決許多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會無人管的事。 ”安慶市宜秀區區委常委、區委辦公室主任潘忠苗說。
“村里辦事公道,我們服氣。 ”村民汪永勝說。汪永勝常年在外經商,理事會提出籌資要求時,他的老父親已經病重,老人認為自己即將去世,是交冤枉錢,汪永勝也覺得有道理。然而,當他回到老家看到一條長100多米、寬4米的水泥路直通家門口時,汪永勝服了。他算了一筆賬:“按市場最低價,這條包括下水管道在內的路最少需要2萬多元,而自己全家只交了4000元錢。 ”
怎么管,村民同出力
走在黃梅村,主干路上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統一標志的垃圾桶。村里聘用2名環衛工人,配備50個垃圾桶和1輛清運車,做到日清保潔。
美好鄉村建設理事會主動承擔起管理職能:路燈的開關與維護;與各戶簽訂“門前三包”承包合同,即各家各戶包門前環境整潔,包家禽實行圈養,包門前綠化美化;對各戶門前的樹木和綠化草坪登記造冊,委托給農戶義務管理,不定期組織對綠化地進行除草、修剪樹枝。
黃梅村是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在村“兩委”的支持下,現代觀光農業和文化旅游業成為重點發展產業。 “經過村民討論,村里牽頭大力推進土地流轉,發展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目前,全村半數以上的耕地成功實現流轉。 ”羅嶺鎮黨委書記王朝東說。
記者看到,在通向村內的公路旁,前往黃梅村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300余畝的葡萄園里,葡萄正在吐綠。去年,村里引進宿松縣金壩村合同種植葡萄項目。在村民的強烈要求下,黃梅村將開工建設通往藍孔雀養殖場、長咀組龍舟中心、海潮庵的三條4米寬的水泥路以及停車場,為旅游開發打下基礎。
“通過土地流轉,一批現代觀光農業項目正在落地。去年起,村民每畝每年可以收到300元的土地租金。另外,農民可以優先在本村流轉土地務工。同時,60歲以上的土地流轉農民還有額外的養老金。問需于民,因地制宜,有了村民理事會,村莊美、環境美,大家的心里也就美了。 ”汪小神說。
上一篇:區領導慰問白澤湖鄉村村通工程一線人員
下一篇:8月4號安徽電臺全省新聞聯播頭條播出:聽民意、集民智、解民憂——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