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勁松本報通訊員 陳秀根)近年來,農村圖書室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紛紛建起來。如何讓快速建起來的圖書室,用起來、轉起來?安慶市宜秀區從管理標準化、人員專業化入手,把農村圖書室變得好看又實用。
“新書還沒有看完,區里今天又送來了200多本新書。”在宜秀區西安村圖書室,村民王奇弟拿著一本 《三字經》告訴記者,他沒事就到圖書室來看看書,既長知識又開眼界。
記者看到,圖書室里,管理員金梅花正在按少兒、文史、科技分類,將新來的圖書整齊上架。
“我們管理的標準和上級圖書館一模一樣。上崗前,區里還專門邀請安慶市新華書店圖書管理人員對我們進行業務培訓。 ”金梅花一邊翻看借閱記錄,一邊告訴記者。記者看到,幾大本的借閱記錄上,登記了完整的個人借閱信息。
宜秀區文體局局長曹金寶告訴記者,自2007年起,區里籌資200多萬元給全區58個村和社區全部建成農家書屋,在安慶市率先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為了激活圖書室的文化資源,宜秀區從“配置標準化、人員專業化”入手,與各村、社區簽訂《宜秀區農家書屋建設目標責任書》,約定雙方的責任和義務。
在配置上,每個書屋面積必須達到30平方米以上,粉刷一新,統一制作標牌、書柜、借書證,并做到圖書分類準確、擺放有序。區文廣新局專門邀請市新華書店圖書管理人員對各村(居)農家書屋管理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使農家書屋里書柜整齊、標語溫馨,書屋里既有內容,也有看相。
為了調動農家書屋管理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區文廣新局還對各村(居)兼職的管理員予以適當的經濟補貼,有些村(居)還優先安排有工作能力的殘疾人擔任農家書屋的圖書管理員,幫助其就業。白澤湖鄉芭茅村的王新腿有殘疾。村里讓他擔任農家書屋管理員,他不僅把書屋管理得井井有條,還在書屋內認真閱讀各種科學書籍,并學會家電維修技術,經常為周圍群眾修理小家電,受到了群眾歡迎。
宜秀區農家書屋全天候開放,村民可以通過書屋外張貼的管理員的電話與其取得聯系。
“蚊蟲亂飛,出手一把灰,誰愿意來?你看,熱了有電扇,渴了有開水。有了管理員打掃管理,大家都愛來看書。 ”西安村王莊組82歲的退休干部王華義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