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首屆道德模范候選人公示
日期:2013-08-29 19:58:56 來源:宜秀網 點擊:
宜秀區首屆道德模范評選,在前期各鄉鎮(街道)黨委、區直各單位黨組(黨委)、區轄各文明單位推薦的基礎上,評選組委會按照評選標準和要求,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條件和資格審查,評選出20位提名候選人。現予以公示,請社會各屆予以監督。公示時間:2013年8月29日――2013年9月1日。監督電話:宜秀區文明辦5939071。詳情請登錄安慶市宜秀區文明網(wmcj.aqyx.gov.cn)。
宜秀區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
2013年8月29日
宜秀區首屆道德模范候選人事跡簡介
(按照姓氏筆畫排序)
見義勇為類
1、方世前,男,1979年9月出生,白澤湖鄉獨秀社區徐坂組村民。2012年8月5日晚,方世前看到五、六位陌生青年毆打一位小伙子。他挺身而出,制止斗毆,自己卻被一青年男子砍傷右肩,行兇者逃之夭夭。他的事跡先后被《安慶日報》、《安慶晚報》等10余家媒體報道,他被授予“宜秀區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誠實守信類
2、吳福凱,男,1978年12月出生,安徽青園集團保安。2012年12月24日,他在上班途中撿到一個內有大量現金及現金支票、公司印章、合同、手機等貴重物品的女式皮包,主動交還失主。安慶電視臺“天天直播”欄目對他拾金不昧行為進行了報道。
助人為樂類
3、丁解局,女,1949年11月出生,安徽省黃梅戲學校退休教師。1979年至今共收養了39個孤兒。可以想象她排除了多少艱難,承受了多少非議。最難承受的是自己孩子的不理解和怨恨,有一次孩子哭著對媽媽說:“你對我們的愛,可有對他們的十分之一?”盡管如此,正與其名字一樣,她努力嘗試解開人生的一道道困局,展示其獨特的人生風采。
4、張先清,男,1946年7月出生,大橋街道紅光社區居民。他身殘志堅,熱心服務群眾。克服身體不便當起村組垃圾搬運工,疏通水溝和清理池塘淤泥不嫌臟臭,為鄉鄰修理家用電器隨叫隨到,義務維修村組道路等,一件又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他做了多少,沒人能數得清。
5、張賢俊,男,1964年3月出生,大龍山鎮百華社區一名農民。他身殘志堅,積極引領數十名殘疾人自主創業。他致富不忘感恩,主動帶頭捐款修路,在“非典”特殊時期,他主動提出為村鎮群眾義務發放消毒液。只要有公益活動的地方就會有他的身影。
敬業奉獻類
6、龍鵬飛,男,1980年12月出生,羅嶺鎮中心學校教師。面對學校70%家庭監護缺失的留守兒童,他推出了“彩虹橋”親子網站,使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個人主頁,讓每一位關心他們的人都能及時了解孩子的成長歷程。“彩虹橋”開辦兩年來,共有效扭轉心理異常兒童15例,一對一結對43例,共上傳4000余份留守兒童成長記錄。他先后被評為安徽省優秀青年志愿者、安慶市模范教師、少兒科普教育工作先進個人、電化教育先進工作者。
7、方俊花,女,1977年7月出生,白澤湖鄉饒坂小學老師。她扎根農村學校17載,將愛灑向鄉村的每一名孩子,像母親般關愛“問題學生”的成長。她的家訪札記在《安徽教育》上發表。她多次榮獲區鄉兩級的“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她用行動和青春年華演繹了一個最美鄉村教師的形象。
8、王三益,男,1949年11月出生,羅嶺鎮姥山社區居民,安慶市菜子湖濕地生態保護協會理事長,他牽頭組建了安慶市菜子湖濕地生態保護協會,常年義務保護濕地生態環境。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筑就了候鳥棲息的天堂。他以一位農民的情懷成為“安徽省護鳥第一人”。他先后獲得了“全國孝親敬老模范”、安徽“農民創業帶頭人”、“安慶市十大文明市民”、“省愛國擁軍模范”、“省十佳環保人士”、“國家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等殊榮,評審入圍國際SEE·TNC環保基金會組織。
9、王海飛,男,1985年10月出生,五橫派出所民警。他立足基層崗位,牢記宗旨,恪盡職守,為民排憂解難。2012年11月18日,五橫鄉白林村四歲兒童楊亮玩耍時不慎掉入一深井之中,王海飛聞訊趕到事發地點,不顧個人安危,勇敢跳入井中,救出落井兒童,他的英雄事跡被新浪網、安徽新安晚報、安慶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媒體報道,并榮獲個人三等功。
10、華秀梅,1979年3月出生,安慶師范學院團委副書記。她曾連續兩年獲得全國高校輔導員博客網“最佳博客獎”,多次被學校授予“優秀黨員”稱號,并榮獲“2011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先后在省內外高校作工作交流30余場。從“愛心姐姐”到“愛心媽媽”,她成立“Hua Hua聊天室”、“橙子工作室”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寫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華彩篇章。
11、許必榮,男,1942年9月出生,羅嶺鎮小龍山社區敬老院管理員。六年來,面對那些身患疾病、身有殘疾、精神失常、性格孤僻的五保老人,他不嫌臟累,耐心照料,無怨無悔。本應頤養天年,他卻選擇默默奉獻,多次被民政部門評為“先進工作者”,多次被鎮黨委、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12、何傳萍,女,1975年9月出生,區環衛處一名保潔員。她七年如一日,克服婆婆癱瘓在床、女兒身患脊椎病的困難,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地清掃人多、車多、保潔難、任務艱的大橋開發區緯五路。她所帶的班組多次被評為“先進班組”,2008年被市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她個人先后榮獲市、區“環衛先進個人”,市、區“三八紅旗手”等光榮稱號。
13、張莉,女,1963年4月出生,楊橋鎮余墩村計生專干兼婦女主任。她為計生工作盡職盡責,及時掌握村里育齡婦女的信息,將計生對象加入QQ好友,平時多溝通多交流。面對各種誘惑、恐嚇和辱罵,她做到真誠感化,以心換心。十八年來,多次獲得區、鎮先進個人榮譽。
14、楊賢武,男,1943年11月出生,五橫鄉楊亭村環衛工人。為了建設美好鄉村,年逾古稀的他,毛遂自薦當上了村環衛工。無論酷暑嚴冬,他肩搭毛巾手推著小車,在綿延五、六公里的村道路上清掃、收集垃圾,用汗水換來了家園的靚麗和整潔。
15、楊善煜,男,1962年4月出生,羅嶺鎮林春村村醫。他從醫三十年,對待患者如對待親人,哪里有患者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二十余年無微不至地照顧身患靜脈炎,行動不便的嚴秀英老人,直到老人病逝。他極力改善醫療條件,方便群眾就診,時刻恪守著:“醫者,永遠對生命尊重。”
孝老愛親類
16、葉存根,男,1963年9月出生,大橋街道葉祠社區居民。8年前妻子患病癱瘓在床。3年前,父親又不幸癱瘓,讓這個原本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對兩個臥病在床的親人,葉存根不放棄、不拋棄,始終懷著一顆孝順、關愛、體貼之心,無怨無悔的用自己的真情為家人撐起了一片藍天。
17、任星,女,1995年4月出生。大橋街道辦事處吳嘴社區一名學生。2009年她母親被確診得了白血病。年僅十五歲的她,不惜自己年幼的身體,不顧耽誤學業,毅然捐出骨髓讓母親的生命得以延續。她那顆尊老愛幼、孝敬長輩的心靈是那樣純潔和崇高。
18、曹宗英,女,1939年11月出生,楊橋鎮鮑沖湖村人。18年來,在兒子外出打工掙錢給兒媳治病的困境下,她毅然擔起了家庭所有重擔,起早貪黑,悉心照料身患脊髓腫瘤癱瘓在床的兒媳和年幼的小孫子。她每天給媳婦端吃端喝、端屎端尿、翻身擦洗。老人用自己孱弱之軀譜寫了一曲構建和諧家庭的贊歌。她被評為“安慶市好婆婆”。
19、郭亞娣,女,1977年2月出生,白澤湖鄉龍華村人。在丈夫的大哥患上了白血病去世后,她毅然擔負起照顧精神異常喪失勞動能力的嫂嫂和年幼侄子的重任。十六年來,每月按時給嫂嫂家送去糧食和生活用品。克服困難讓侄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并給嫂嫂家蓋起平房,改善居住環境。她用自己平凡的舉動詮釋了“上善若水,善引天疆”的內涵。
20、潘淑存,女,1949年4月出生,大龍山鎮總鋪社區居民。年輕時,丈夫因故去世,她獨自挑起贍養體弱多病的公婆和撫養三個未成年子女的重任。終于兒女長大成人,然而平靜的生活波瀾再起。長子受傷雙目失明,兒媳離家出走,年近天命的潘淑存又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照顧傷殘的兒子,撫養兩個孫子的義務。她孝老愛親的故事成為當地廣為傳頌的佳話。
上一篇:安徽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下一篇:關于認真做好宜秀區道德模范評選公眾投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