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秀區廣播電視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體廣播電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緊緊圍繞既定目標,抓投入,強管理,進一步加快區級網絡建設步伐,著力加強廣電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全區廣電事業正步入發展快車道。
一方面,為加快區級網絡發展,宜秀區廣電局結合“村村通”民生工程建設,采取一系列優惠措施,提高居民安裝有線電視用戶終端的積極性,先后完成對葉祠(C—6、A—15)、龍山苑、振風苑等還建小區的用戶安裝任務。積極與區域內高檔住宅小區開發商聯系,先后與旺旺家緣、金桂學府等開發商達成整體入網協議,并于2010年底完成用戶安裝。投入資金、器材5萬元,幫助白澤湖鄉芭茅村全體居民安裝有線電視,并開通了村級廣播網。同時,積極協調、跑省跑市,拓寬籌資渠道,采取向社會融資和爭取相關部門支持等辦法,籌集資金750多萬元,修建主干管網100公里,架設光纜200公里,網絡改造11公里,新增網絡用戶3900余戶,有線電視網已實現了全區聯網。目前,區級網絡用戶已發展到1萬余戶,員工已達40人,全區廣電已初具規模。
同時,伴隨著城市建設“東進北擴”步伐的加快,宜秀區有線電視基礎設施之一的地下管網建設十分繁重,特別是在2010年,隨著機場大道改建工程的快速推進,既要多舉措做好機場大道地下廣電管網布局工作,又要確保機場大道施工影響的周邊28個行政村近5000戶“村村通”電視用戶收視暢通。為此,該局一是積極與電信、移動、鐵通等通信營運商聯系,搭接他們的桿線或地下管道,臨時將信號改道。工程維護人員隨時待命,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維護,保證“村村通”電視信號的傳輸暢通;二是超前謀劃,籌措資金50多萬元購置器材,工程施工隊伍第一時間進入施工區域,做好地下管網布局建設工作。由于措施得力,機場大道地下管網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周邊“村村通”用戶收視未受任何影響。
另一方面,扎實推進民生工程建設。2010年全區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為37個。為把民生工程做好做實,區廣電局嚴格按照招標程序,對民生工程項目進行招標,確定具體施工單位。在上級主管部門資金、器材尚未到位的情況下,該局仍擠出資金20多萬元購置器材,于2010年6月份先期對羅嶺鎮8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進行安裝施工。10月份在上級主管部門資金、器材到位后,該局及時組織施工單位對五橫鄉進行光纜聯網工程建設,10月底全面完成五橫鄉29個自然盲村“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11月底通過市文廣局組織的“村村通”工程建設驗收。
與此同時,區廣電局進一步完善以績效考核為核心內容的管理體系,健全與績效管理相匹配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競爭機制,切實實現靈活的用人機制。通過有效激勵來充分發揮干部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營造鼓勵干部職工干事業,支持員工干成事的工作環境。根據區網絡中心的特點,大膽探索,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采取市場運行,企業運作的發展機制,簡政放權,實現責、權、利相結合把一批優秀的年輕干部推上一線領導崗位。同時,十分注重關心職工福利待遇,在建設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然籌資15萬余元,為網絡中心職工購買了養老、醫療等保險,解除了職工的后顧之憂。廣大職工工作熱情高漲,忘我工作,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在宜秀區去年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災害面前,干部職工沖鋒在前,搶修電視網絡故障200余起,有力地保障了全區有線電視信號的暢通。
特別是該局牢固樹立安全播出理念,緊抓安全播出意識不放松,注重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工作組織領導,加強安全監督檢查和技術管理,建立安全應急預案和安全責任機制。特別是在重大節日和重要政治節目播出之際,班子成員輪流值班,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杜絕一切可能造成重大政治影響的事故苗頭,確保安全播出無事故。同時在楊橋鎮發生里氏4.8級地震后,該局在極短時間內,籌措資金4萬元,購置宣傳設備,抽調精干人員,制作、播出“抗震救災特別節目”,及時宣傳各級黨委、政府抗震救災各項政策和地震相關知識,宣傳報道在抗震救災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事跡,正確引導了輿論導向。
(何反修 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