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澤湖鄉學習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貫徹省“兩會”精神,圍繞強生產保供給、強科技保發展、強民生保穩定,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穩定,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惠及農村發展、富裕農民生活。
一方面,圍繞強生產保供給,發展城需型農業,強化農業基礎。發展高附加值農產品,注重規模開發,發揮規模效益。建成一批高附加值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上檔次、成規模的市區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農業示范基地,重點發展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農業發展樣板。發展特色種植業。重點發展芭茅四季蔥、大楓茭白等特色種植業,抓好品種改良和產量增產。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水平。高標準興建農田水利設施,繼續開展溝渠清淤治理、水利治理等項目。加快產品認證步伐。著力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和商標,提高農產品商品率。
另一方面,圍繞強科技保發展,發展科教文衛事業,惠及農村發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小學布局調整步伐,積極推進校舍安全工程,重點擴大大楓中學和中心學校的建設規模,提升品牌檔次,做好月形等學校的遷址新建工作,打造市級示范小學。借助省運會,建立一批上檔次的文化娛樂設施,新建2處全民體育健身活動中心。加大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力度,努力創造適合鄉情的文化模式和高文化含量的社會人文環境。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現三網融合。提高醫療衛生水平。建立完善城鄉衛生服務體系,著力改善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就醫環境、技術設備水平。努力使各村(居)衛生所五年內均達到甲級衛生所標準。建立完備的生育保障體系和工作機制,倡導新的婚育觀和生育文化,穩定低生育水平,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持政策,開展生殖健康全程優質服務。
與此同時,圍繞強民生保穩定,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富裕農民生活。認真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建立創業基地,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就業培訓。切實解決失地農民、復員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做好失地農民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工作。全面落實“五保戶”供養制度,加強敬老院規范化管理,打造“市級精品敬老院”。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教育、醫療等社會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完善“信訪大調解、大接訪”制度,規范信訪秩序。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六五“普法工作,建立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入推進”法治白澤湖”和“平安白澤湖”建設。完善和落實食品藥品、公共衛生及安全生產監管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顏嘉嘉王丁寶)